二月天 > 都市言情 > 大道之下 > 第三章 来自上古的读书声

第三章 来自上古的读书声(1 / 2)

? 一阵庄重肃穆的钟声过后,云海又生起了波澜。亲,百度搜索眼&快,大量小说免费看。

“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候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汝,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

一段庄严的读书声响起,语气肃穆,如对大宾。口中念的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语。

遗玉悚然。

他并不能听懂甲骨中的语言,但他却能知道甲骨里所念诵的内容。因为这是属于神识的交流,不存在语言的障碍。

“这是《汤诰》!”遗玉听出了他们所念的内容。

《汤诰》是上古殷商的开国之君成汤所作,用以告诫诸侯群臣,要善待百姓,勤于政事,不要行苛政。这既是一篇诫辞,也是成汤作为一代圣君的有力明证。后来孔子整理先王的言辞时,此番话就被收录进了儒家大典——《尚书》。

当年的商乱使人族大衰,先王之道不传。可也有一些文辞被留下来,被孔子编篡进《尚书》,《诗经》。

遗玉把神识撤了出来,读书声戛然而止。

“这是……怎么回事?”遗玉惊讶之余,也十分疑惑。

难道是错觉?

遗玉想了想,又把神识探了进去。

“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政,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忘!’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与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这是《汤誓》!

昔年夏桀无道,汤率诸侯伐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作《汤誓》,士气振奋,与夏桀大战与鸣条,血流漂杵,灭夏而为天子。

《汤誓》是成汤剿灭天下的第一声号角。

看来这块甲骨果然是殷商时候的遗物,居然记载了这么多的成汤的训诫,毕竟成汤的殷商的开国之主啊。成汤是有为的圣君,他的话接近大道,对修炼和修心都是有好处的。

比如《汤誓》,每次人族军队出征前都会在誓师大会上吟诵此篇,大道有感,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因为成汤作为人族圣君,他的话已经被大道所记载,可以引起大道的共鸣,从而赐下奇妙的力量。还有诗经中的《常武》一诗也有如此的效果。

遗玉刚想把神识撤出,却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先王之言大哉,先生之言大哉。且记于卜骨,归而亦有闻。”

遗玉恍然。

听到这句话,他算是知道这块甲骨是怎么来的了。原来这块甲骨的主人是殷商时的学子,尊崇学问,想要把先生讲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好使自己回家也能够温习,所以才把先生朗读的声音给“记载”下来。

而最开始的那阵青铜大钟的声音,应该就是用来提醒学子们上课的吧。

遗玉开始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一个画面:在风景秀丽的西郊之外,有一间古朴庄重中的学舍,学舍里悬挂着一口青铜大钟。每次要上课时,都会有奴隶去撞响大钟。于是在一片悠扬肃穆的钟声中,穿着青矜的学子急急忙忙的奔回座位,翻开竹简,准备听先生授课。而其中的一位学子,却偷偷地拿出施了法术的甲骨,用来记载先生的话。

说起来这殷商虽然年代久远,多不能考。但教化之事,却一点也不弱于姬周。

最新小说: 异能觉醒 酒酿蕴神功 意外觉醒,却不知末日将至 我以吞噬升级! 混沌开天诀 救命!小师妹手撕了绿茶女主 开局一把金锤,怼天怼地怼空气 巫师改造法则 高武:序列降临,我隐藏了排名 医世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