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发明 > 十一:关于影像工业

十一:关于影像工业(1 / 1)

?

用户昵称:无尽白云

影像工业真能如此发展吗?影像工业的进步可并非是这一个产业的问题哦!底片/镜头/取景的形式相互之间的配合,这三要素的共同选择才决定了摄影的现在的形式,而这三要素背后可是由多个产业发展决定。化学的发展决定了,当时感光物质的性质不稳定,无法长时间保存,才迫使摄影师在拍摄的现场制作湿板;刚开始的时候湿板对影像的还原效果很差,因此并不需要很好的镜头,没有用,最好的增加影像清晰度的方法就是用大一号的湿板。我认为说到底影像的精度才是决定摄影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想在19世纪中期做到太难了,感光化学都还没有产生吧!银盐颗粒的感光性能/大小,真的能做到作者想的那样吗?反正是YY也无所谓了,不过说还是要说的。这些事凭着当年那些知识写的,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尽管提。

PS:19世纪末20世纪初干板多数用的是玻璃,所以通常尺寸是6X8英寸;rolleiflex双反相机在上世纪初(好像是22年吧)选择了6cmX6cm的底片尺寸,帮助柯达统一的底片行业;而后来的135相机(30年代末二战揭开了135一统天下的序幕)底片则是120的一半3cm宽;再到后来的数码也一样,从6M开始普及的。仔细想想基本上都是在10英寸的相纸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影像开始进入大多数人使用者的视线(希望大家不要再清晰这个词上和我较真,这不是数据问题而是大众选择的问题)

——————————

半梗草回答:

感觉楼主对摄影了解挺多的,不知道有没有资料提供一下的。

老实说,我不专业的,这本发明要涉及技术史很多内容,不了解的方面多了,希望大家能帮帮啊,有资料的给我一点,不胜感激啊。

楼主说的一些东西我还真不知道,但是在产业平衡方面,我已经尽量平衡了,相机设计、镜头设计、基片、感光乳剂,这几个方面都涉及了,当然,作为YY小说,这些设想未必就现实。

再次感激楼主,我想探讨这些问题,在看书写书之余,也是一大乐趣啊!

;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归藏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