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巨浪 > 厚积薄发——决心级重巡洋舰

厚积薄发——决心级重巡洋舰(1 / 2)

?决心号,决意号,决胜号,决算号,决断号,决定号,决然号,决战号。

****

战后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萧鼎昆上台后推行的经济复苏计划,帝国海军进入了“冬眠期”。在五十二年(20年)到六十一年(29年)的这十年间,帝国海军的军费平均每年递减约百分之八,六十一年的军费还不到五十一年的四成!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必须优先保证重要战舰的建造工作。

结果,大批原本计划陆续退役的老式巡洋舰继续在海军服役,海军的主要经费投入到了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帝国海军并不重视巡洋舰。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更加需要巡洋舰。战列舰只是确保海军优势的主力舰,要想维持帝国庞大的海外利益,特别是环印度洋地区的海外领地,帝国海军需要的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问题是,当时帝国海军连保证战列舰的经费都很紧缺。

不说别的,大部分战列舰的改进计划由六十一年之前延迟到了六十一年之后,其中就包括了四艘南海级战列舰。另外,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进行着,很多时候造船厂不得不自掏腰包完成前期设计。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在建造了两艘“威慑”级重巡洋舰之后,八年间没有开工建造一艘重巡洋舰!

实际上,这也与帝国海军对重巡洋舰的认识有关。

当时,最热衷建造重巡洋舰的是日本,甚至可以说,日本是唯一一个把重巡洋舰放到主力舰高度上的国家。

相反,很多老牌海军强国,以及一流海军强国都不太重视重巡洋舰。

说白了,重巡洋舰是极端重视火力,轻视防护的产物。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在排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重巡洋舰的武备重量明显超过了轻巡洋舰,如果想与轻巡洋舰保有同等的速度,其防护必然比轻巡洋舰差。

即便不考虑大口径火炮的价格因素,在同等防护与速度的要求之下,轻巡洋舰明显比重巡洋舰便宜得多。

也就是说,如果重巡洋舰的装甲连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都防御不了,那么需要为重巡洋舰安装八英寸(二百毫米)的重炮吗?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必要建造这种只有火力,没有防护的战舰?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结果来看,很多情况下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舰炮都能满足除主力舰的重炮才能完成的任务之外的所有战术任务。也就是说,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舰炮已经足够用了。

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帝国海军认为没有必要建造重巡洋舰。

另外,从维护帝国海外领地的角度出发,轻巡洋舰不但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而且造价便宜,能够大批量生产。而当时,帝国海军需要的是数量众多的巡洋舰,而不是火力强大,但是异常昂贵的巡洋舰。

毫无疑问,重巡洋舰在帝国海军没有“市场”。

只是,在新的战争威胁之下,特别是在日本的威胁之下,帝国海军也不甘落后。没有建造,不等于没有做相关的研究与设计。

实际上,早在建造“威慑”级重巡洋舰的时候,崇明造船厂就在设计新的重巡洋舰。

当时,崇明造船厂也是唯一一家有能力单独设计重巡洋舰的造船厂。

一是崇明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同出一脉,且很多工程师都是从江南造船厂聘用的。另外就是崇明造船厂借助建造“威慑”级重巡洋舰,以及帮助海军改造一战时期建造的巡洋舰获得了足够的订单,资金比较雄厚。相反,另外几家有能力建造巡洋舰的造船厂都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在海军“冬眠期”的时候大量裁减人员,从而使其难以自筹资金,进行相关的前期研究与前期设计。

六十一年(29年)年底,随着萧鼎昆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出台,海军的苦日子到头了。

当时,日本已经有三级重巡洋舰,而帝国海军的两艘“威慑”级重巡洋舰不但性能落后,而且数量也远远落后于日本。因此,当年年底,海军就下达了正式招标书,要求各大造船厂在次年上半年之前拿出投标方案。

结果很明显,参与竞标的四家造船厂中,崇明造船厂的设计最符合海军的要求。

可以说,崇明造船厂这十年的“苦修”并没有白费。

在其设计中,不但强调了火力,还利用十年间新出现的技术,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优化了防护。更重要的是,崇明造船厂的设计很有针对性。说白了,针对的就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全部采用炮塔的二百毫米重炮,倾斜设置的主装甲带,水下防雷隔舱等等。

最重要的是,六十二年(30年)年底,崇明造船厂就完成了所有设计,随即,海军首先采购了四艘,并且将其命名为“决心”级,次年又采购了四艘。

最新小说: 归藏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