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巨浪 >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二十八章 实力暴增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二十八章 实力暴增(1 / 2)

?

二十三日。新编第41舰队到达直布罗陀。

海军司令部派来的是第二批八艘“省”级战列舰中的前四艘。即“台湾”号、“广东”号、“江苏”号与“吉林”号。与第一批四艘“省”级战列舰相比。除了“台湾”号有完备的舰队指挥设施之外。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另外三艘战列舰上都没有安装舰队指挥设备。只具有指挥编队作战的能力。

当然。减少一些通信设备。不会削弱战舰自身的战斗力。

因为建造时间更晚。所以第二批“省”级战列舰不但根据之前的实战经验教训加强了关键部位的防护强度。改进了部分舱室的设置方式。还安装了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其中。电眼戊型探测雷达采用了双波段工作方式。具备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专门为战列舰开发的鹰眼己型雷达采用了减少旁瓣的相关技术。探测精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另外每艘战舰上都配备了一种新的电子信号探测装置。不但能够测算出电子信号源的准确范围。还能对二十海里内的电子信号源进行定位。简单的说。这种电子探测设备已经算的上是最原始的被动雷达了。

相对而言。第二批“省”级战列舰在火力与速度方面的改进并不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研制新式舰炮。特别是战列舰主炮的难度非常巨大。不然当年帝国海军也不会花上十几年才搞出了四百毫米舰炮。然后又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改进这种舰炮。

除了四艘战列舰之外。编在第41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是刚服役的新舰。

八艘轻巡洋舰都是新建成服役的“功臣”级(“罗守义”号。“周世文”号。“吴显忠”号。“王博”号。“张翰誉”号。“柏水均”号。“吕伯方”号。“葛涛”号)。这是帝国海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巡洋舰”。其战斗力比之前的“省会”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首先其主炮采用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这种舰炮不但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射速比以往的同口径舰炮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在比“省会”级减少了三门主炮的情况下。其主炮火力反而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防护性能方面。“功臣”级在将排水量提高到一万三千吨左右之后。其防护能力超过了战前的重巡洋舰。也远超此前的所有轻巡洋舰。真正具备了防御巡洋舰主炮穿甲弹的能力。从而使其生存能力。特别是在与敌巡洋舰交战时的生存能力的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对而言。“功臣”级的综合设计最为新颖。

该级轻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全面考虑了综合作战能力。而不是片面的追求火力、防护与速度。所谓的“综合作战能力”。即除了原来的三项主要性能之外。还要考虑战舰的持续作战能力。自我保障能力。以及作战效率。这些。都是帝国海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果一艘战舰没有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不能进行自我保障。且作战效率低下。就算其他性能再先进。也只是一艘经常返回船厂维修的战舰。而不是一艘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并且执行各项作战任务的战舰。

当时。帝国海军提出了“在役率”这个新的概念。

所谓的“在役率”。指的是战舰服役之后。执行作战任务所占的比重。比如。一艘战舰如果在一年中需要返回船厂维修二次。每次一个月。另外往返于战场与港口间需要花费一个月。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用于后勤保障的时间为一个月。那么其在役率仅仅只有十二分之七。也就是大概百分之六十左右。

以往。帝国海军轻巡洋舰的在役率都不到百分之四十。

“功臣”级轻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按照船厂的设计指标。其在役率至少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如果有配套的后勤保障舰船。其在役率甚至能够超过百分之七十五。如此一来。在相同的时间内。一艘“功臣”级轻巡洋舰执行的作战任务相当于二艘以往的轻巡洋舰。

对白佑彬来说。第41舰队里的十二艘驱逐舰并不陌生。

这是第二批“花”级驱逐舰的前十二艘。即“太阳花”号。“百合花”号。“木槿花”号。“一串红”号。“鸡冠花”号。“米兰”号。“六月雪”号。“石竹”号。“向日葵”号。“蕙兰”号。“建兰”号。“喇叭花”号。

与第一批“花”级驱逐舰相比。第二批次的“花”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并没增加多少。然后通过改变舱室设计。在尽量不降低速度。不减少火力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油舱的方式使其续航力提高到了六千海里。并且使其综合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对而言。第二批“花”级驱逐舰的外形与第一批“花”级驱逐舰非常相似。

即便是局外人。都能从第4舰队的编制上看出。陈锦宽与卫延年不但器重白佑彬。还想方设法的为白佑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这二十四艘崭新的战舰在性能上绝对无可挑剔。其最缺乏的就是训练。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