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巨浪 >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六章 夹尾而逃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六章 夹尾而逃(1 / 2)

?

从七点半到八点。在三艘“狮”级的重炮面前。“台湾”号仅仅坚持了半个小时。

这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半个小时。

战后。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正是“台湾”号单独抵挡住了英国本土舰队的炮击。让第41舰队的另外三艘战列舰没有受到威胁。同时让第4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可以放心大胆的收拾第21舰队的二艘战列舰。才为第四舰队获的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然。对战局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有白佑彬的战术决策。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官霍顿的战术风格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如果换成了其他人来指挥本土舰队。恐怕遭到重创的就不仅仅是“台湾”号了。当时。本土舰队的三艘战列舰占领了丁字头。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三艘“狮”级战列舰肯定应该放慢航行速度。尽量提高炮击命中率。并且依次打击朝其驶来的四艘“省”级战列舰。只要战术安排的当。就很有可能重创四艘“省”级战列舰。甚至击沉其中一到二艘。从而彻底改变战场上的局面。

问题就是。霍顿并不是那种敢于冒险的指挥官。

从英国本土舰队这几年的表现来看。霍顿属于稳重有余。进取不足的那类将领。即便在形势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保全自身的实力。避免承受过大的损失。

前面已经提到过。霍顿的指挥风格在之前三年中收到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可是。当他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面对截然不同的局势时。却没有变通。仍然采取了极为保守的打法。在“台湾”号朝着三艘“狮”级战列舰冲过去的时候。霍顿不但没有下令减速。反而下令将航速提高了二节。也许有人会认为。霍顿下令提速。是为了炮击“台湾”号后面的另外三艘“省”级战列舰。实际上。直到“台湾”号退出战斗。三艘“狮”级战列舰才转移炮口。朝“广东”号开火。显然。霍顿不是在寻找歼敌的机会。而是在进行战术规避。

如果霍顿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避让。那就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了。

不过换个角度。也许就能明白霍顿采取避让战术的原因。

从综合战斗力上看。“狮”级远不如“省”级。最多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持平。另外。“狮”级的防护能力远不如“衣阿华”级。随着距离逼近。“省”级的主炮随时都有可能击穿“狮”级的装甲。

另外。当时第21舰队正在向本土舰队西面航行。即便斯普鲁恩斯更换了旗舰。他也没有失去对舰队的指挥能力。按照第2舰队的航线来看。斯普鲁恩斯肯定想用本土舰队来对付穷追不舍的第42舰队里的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从而获的喘息。甚至是逃离战场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如果本土舰队放手对付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最终很有可能遭到第四舰队里所有战列舰的夹击。结果将不言而喻。斯普鲁恩斯不会留下来给霍顿陪葬。在成功“掩护”第21舰队撤退之后。本土舰队将成为第21舰队的替死鬼。

由此可见。霍顿主动避让。就是不想成为牺牲品。

随着“台湾”号在遭到重创之后主动撤退。战场上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此时。杨定方的表现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确定舰队旗舰失去了指挥能力之后。杨定方立即接过了指挥权。“武宗”号成为了舰队的临时旗舰。同时。杨定方立即向三艘还在作战的“省”级战列舰下达了新的命令。并且调整了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行动。

以“广东”号为首的三艘“省”级战列舰首先提速。

这么做。除了能够掩护“台湾”号向南撤退之外。还能逼迫英国本土舰队尽快向西转向。从而在进入战列炮战阶段的时候。控制住交战距离。让英国本土舰队不能随心所欲的离开战场。

紧接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速度也提高到了二十四节。这是当时“武宗”号与“世宗”号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随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加速赶上来。英国本土舰队的优势将变的荡然无存。

当时。“肯塔基”号已经丧失了全部战斗力。“路易斯安那”号也仅有二门主炮还能继续开火。在此情况下。第21舰队是否投入战斗。都变的无关紧要了。

杨定方的战术意图也很简单:集中全部力量。打残英国本土舰队。

只要七艘战列舰能够正常发挥。就能在炮战中干掉。或者重创三艘“狮”级战列舰。到时候。即便霍顿想主动撤退。也没有那个能力。

因为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对付“缅因”号与“明尼苏达”号的时候用了不少的时间。所以不能及时赶到。最快也只能在八点半左右追上英国本土舰队。所以局势并没有立即变的对第四舰队有利。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