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汉末曹魏 > 19.从曹操的性格看三国鼎立问题

19.从曹操的性格看三国鼎立问题(1 / 1)

?曹操的突然撤军,说明后方一定出现了大事情,因为曹操集团内部可不像刘备和孙权那样的坚固。

因为曹操并不是自立门户,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样一来,他的大后方也往往同时是他的“大前方”,因为朝廷里面并不都是他的人。

曹操对皇帝群臣的态度(记住这个用词,不是对皇位,而是对皇帝群臣)是从赤壁之战前后转变的。赤壁之战前曹操还保持着对群臣的谦卑态度,但是赤壁之战后,虽然曹操在战斗之中损兵折将,但是野心却是一天比一天大。

赤壁之战之后,由于曹操的败绩,导致了朝中好多的臣子对他的行为多有不满。曹操的心里十分清楚,他在赤壁之战后,征讨马超韩遂之前,也就是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发布了一道教令,也就是《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叫《述志令》。此时的起因是汉献帝为曹操增加了封地。

曹操把汉献帝欢迎到许都的时候,就被这位小皇帝封为武平县侯。武平县当时是一个大县,有一万户的人家,也就相当于五万到七万的人口数量。曹操就靠从这五万到七万人交的赋税中获得收入,这叫做食封。曹操由于做了这个大县的侯爷,所以他的爵位也叫万户侯。

曹操超越了他的父祖所担任的侯爵级别,他的父祖(虽然曹腾是他父亲的义父)只做过亭侯(封地在费),亭侯之上为乡侯(第六季第二卷最后诸葛亮的封号),乡侯之上才是县侯。

十五年过去了,曹操的胃口又开始扩大。刘协又增加阳夏、柘、苦三县,一共两万户的人口,这样的话,曹操就拥有了差不多二十万人口的租税。

而曹操之所以发布《让县自明本志令》,目的就是辞让那十几万人口。可是这一看就是曹操的“沽名钓誉”的戏码。

曹操家族的“沽名钓誉”的戏码并不是就此止步,更加重头的还在后面。他的三个儿子在几天内封为侯爵。

曹植是除了曹丕之外年龄最长的,被封为平原侯,平原就是青州平原郡;曹据为范阳侯,治所在幽州涿郡;曹豹为饶阳侯,治所在冀州安平国。三个人虽分长幼,但是土地却都是五千户。虽然表面上看是曹操少了五千户的土地,但是实际上曹操家族的外戚,已经担当县侯,并且一个州一个,处在战略要冲的曹氏外戚,实际上是赚了大便宜。

曹操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他是作秀。接到皇帝的封赏,本应该向皇帝上表章,但是他却给下级官吏颁布了一项法令,但是曹操这个人十分的诚实,他在法令中详详细细的写明了自己的立法之因:要让朝廷上的反对派都无话可说。

假戏真做,真戏假作,半真半假,以假乱真,曹操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但是曹操也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曹操就将自己出征的时间大大的压缩,西征马韩从建安十六年七月到建安十七年正月,前后不超过半年时间;征张鲁从建安二十年三月出兵,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时间也不超过一年。

西征梦得来的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南征孙权之后,曹操得到的是“封魏公,加九锡,建社稷”;征讨张鲁之后,他得到的是“进公爵为魏王”。而且建安十九年的时候,皇帝被曹操逼得没办法了,所以宣布:“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这下就有点像日本的制度了,不过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汉朝应该亡不了国,只可惜曹丕这个人不行啊。

所以说曹操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得到特权,213年封为魏公,214年得到准外戚的职权,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成为了外戚之后的曹操在次年最终成为王爵。这一切的一切可谓是在五年之内完成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皇帝批准他设置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天子出入的专称,出称警,入称跸。曹操这一个行为算是僭越了)。十二月,曹操享受到了“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的权利。

冕十二旒,是天子的服饰。皇帝十二旒,白玉所制;三公诸侯七旒,青玉所制;卿大夫五旒,黑玉制成。金根车是皇帝的专车,驾六马又是皇帝的待遇,诸侯只能驾四匹马。

五时副车是和金根车配套的,按东西南北中涂成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也是皇帝专用的。旌旗也是皇帝专用的。

曹操获得特权之后,在礼仪上和皇帝已经没有什么两样。这样就显示出了曹操的野心,他已经成为了无冕之王。

但是中国是一个“标志性”的国家,每件事情都有背后的玄机。中国的王朝可以说是异姓王朝,而前一个朝代的君主必然是上一个朝代的臣民,如果这个朝代生于将要崩溃的时代,那么他的开国君主就必须要获得“王爵”的封号。

既然曹操已经做了汉朝的太上皇,那么,他为什么不迈出这一步呢?

1.曹操是一个很爱面子(要脸)的人,这样的人是最不容易统一全国的。要想统一全国就得舍弃一切的身外之物(老婆不算啊~),也可以将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统一者。(用比较难听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要脸才能得天下。”)

2.曹操害怕的是汉朝的力量,汉朝的力量无非就是那些反对曹操称王称帝的人,曹操一心只想除掉汉朝的臣子们,他在216年之前是完全没有篡夺皇位的心理的,但是216年之后,随着野心的不断膨胀,慢慢的产生了这篡夺皇位的思想。但是岁月和年龄不饶人,所以他只是为自己的儿子篡夺皇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曹操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知道事情已经不能成功了,自己也六十二岁了,所以他也看开了,不想当什么窃国者了。

所以当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陈群、桓阶、夏侯惇为首的一些人积极劝进。陈群和桓阶两个人认为,汉朝已经名存实亡,天底下一寸一尺的土地都已经不属于汉朝,汉朝只剩下一个虚名,取而代之有什么不可以的?

夏侯惇则认为,所谓万民之主,就是能够为民除害众望所归的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殿下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应该尽快的“应天顺民”有什么好犹豫的!

曹操则说:“孔子都说过,实行的是政事,就是从政。如果天命眷顾与我,我就做周文王好了。众所周知,周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但是还是对商朝服服帖帖。”

其实曹操只想做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人才,尊王攘夷。所以曹操所说的“周文王理论”,无非是魏国的臣子为了夸大曹操和曹丕,所杜撰的。

那么,真正的曹操又是怎样的呢?

请看下讲:真假曹孟德

;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