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2)

?冀州邺城袁绍的钜鹿侯府中。

袁斌抢先言道:“父亲,区区黄巾贼何足挂怀,孩儿愿为父亲分忧,只需一万兵马即可扫平青州。”

郭图见状,忙使劲捅了袁谭一下。袁谭道:“父亲,孩儿身居长子之位,却不曾为父亲分忧,反到是诸位贤弟表现颇佳,孩儿深感惭愧。望父亲给孩儿一个表现的机会。”

袁熙、袁尚见状,暗恨他们抢先说了,也急忙上前表态愿前往青州剿灭黄巾余孽。

袁绍仔细的望着几个儿子都争着要去青州,也不知道要派谁去,单手扶头双眉紧皱,沉吟不已。

袁斌见此,上前一步道:“父亲,您不是早有经营并、青、幽其余三州之心吗,依孩儿之见,不如趁此良机,以平定黄巾贼之名,入主三州。孩儿去青州平叛,大哥可去并州讨伐黑山贼,父亲与二哥、三哥经营冀、幽两州,如何?”

袁绍听闻此言,目露赞赏,朝袁斌点点头,笑道:“好,就这么办,你们各自去挑选一万兵马,并自己找与自己相合的将领,回头把名字报予我知,去吧。”

“多谢父亲”听袁绍如此说,四人躬身施礼,齐声说道。然后各自快步走出大厅。

袁谭、袁熙、袁尚三人虽非一母所生,但从小一齐长大,虽互相争斗,但更排斥新来袁斌。而且最近袁斌锋芒毕露,大抢风头,倍受袁绍重视。三人遂很有默契的联手排挤袁斌。三人久在袁绍身边,自各也有一些文武做自己的班底,不像袁斌要去请那些投诚过来的人。

三人将袁绍帐下的武将中除了保持中立的颜良、文丑,张合、高览、鞠义外挑了个一干二净,想让袁斌无将可用,知难而退。袁斌对于三人之心看得清清楚楚,只用自己的心腹及那些不被袁氏重用的人(如寒门出身的人,没有名气的人,投降过来的人等),再加上诚邀表弟高干加盟。

袁绍怜袁斌身世,怕袁斌此次出征,稍有闪失,自己悔之不及。乃于亲卫之中,亲自挑选两千精锐重骑,加入袁斌的部曲,并拔给袁斌充足的钱粮。

袁斌乃留许攸在邺城,将袁绍给予的钱粮一半交托许攸,并从部曲中挑选出两千人,让许攸严加训练,从中挑选组建“夜隼”,打探各方势力的情报。

率领手下文武和精心挑选的一万人马,望青州而去。袁绍亲自于冀州治所--邺城东门外送行。

袁谭三兄弟站在远处见袁斌带着杂七杂八的一群人上路,冷笑道:“这些人都是临时聚合到一起的,事缓则相亲,若事急则必定离散。我看老四这回要吃大亏了。”

袁熙附和道:“大哥所言极是,袁斌虽是父亲所生,但到底是个庶出......”

话未说完,袁尚不乐意了,道:“二哥,你这是什么意思,庶出怎么了。”

袁熙一时嘴快,忘了袁尚也是偏房所出。其母虽已扶正,但这是袁尚心中的忌讳。虽说是自己一时失口,但也拉不下面子道歉,忙拉着袁谭左言右顾,三人本就不和,袁谭报着看热闹的态度,暗中帮着袁熙与袁尚高声吵闹。

且不说他们兄弟三人在那吵闹,袁斌以华雄为先锋、夏侯兰为副将,率两千重骑,相机剿灭沿途的黄巾贼寇。赵云率一千轻骑随后接应,袁斌率领着其余的步兵一边搜剿漏网、溃散的黄巾余孽,一边保护粮草辎重沿漳河东进。一路剿灭大小黄巾十余股。

到高唐后渡过黄河,已深入青州腹地,放眼望去,焦土千里,荒无人烟。众人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武将们安排好人马扎营休息后,袁斌则带领众人寻了一个僻静的所在,展开商议。

袁斌道:“诸位,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某不度德量力,欲用干戚以济世,如今以在青州境内,马上将要面对黄巾贼寇,诸位有何良策?”

刘子惠上前言道:“主公,臣对兵事不熟,不敢虚言妄论,将军欲用干戚以济世,赵云等将军久经沙场必有克敌之策,不过臣以为,前者曹操出兵剿灭黄巾余孽,专以杀戮为能,反损兵折将,后抚为主,反而收得黄巾,以充实力,兖州之乱平定,曹操前车之鉴望主公鉴之。”

袁斌知道刘子惠说的确是实话,刘子惠让他处理政务,文案还可以,碰上兵法韬略,他们的确是帮不上什么忙,转而望向赵云、华雄等人。

赵云拱手道:“主公,此次奉旨前来平定青州之乱,如今非当年黄巾起义时的贼寇,大都非生而乐乱,百姓被裹与贼军之中,乃是无奈之举也,而非真心从贼。如大军围剿,彼恐夷灭,必并力死战。最终虽能平定,但损失亦会很大。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依云之见,不如徐喻以恩德,容其悔改,可不烦兵而定也。”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