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三百二十一章一切都在好起来

第三百二十一章一切都在好起来(2 / 2)

显然,海盗们的狂妄,触动了赵桓敏感的神经。

他立刻最近一直很关系李宝的海军训练得如何了,也经常给康王写信,让他多给海军申报一些军备。

虽然征伐党项后,国库空虚,但对于军备一事,朝廷是不会吝啬的。

除了日本国的事情,发展得很顺赵桓的意以外,元帅种师道也从兴庆府返回京师。

至于西北边疆的调配和管理,在这半年的时间,枢密院已经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党项境内,重新规制出新的路。

大宋的边疆彻底推到了西北,将河西走廊一带全部收回来,北边就是草原。

那里有草原各部,有比邻金国。

所以,在边界,大宋再一次重新修起了城寨。

这事,赵桓并未多问,都是交给徐处仁和李纲在负责。

毕竟,在西北塞了那么多军队,西北肯定是稳定下来了,只是需要花时间去规整而已。

现在最主要的,最尖锐的,还是国库的问题。

现在赵桓的国库收入来源:税和自营收入。

大头主要是商税,农税已经减到很轻很轻。

至于商税之外,商人过每一个关卡,又有过路费。

并且,杭州城大开发的时候,杭州府大圈地,东南的商人们纷纷买地,朝廷又问问赚了一波。

如此,在江陵府、江宁府、成都府、应天府等地,也都出现了卖地的现象。

这些都是大宋的商业大城,在朝廷的号召下,开始扩建。

至于自营收入,便是艺造局这一类的衙署了。

而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农业啊!

吃饱饭,才有力气和心思去发展其他的。

将注意力从西北和日本拉回到国内的农业上来后,赵桓也接见了陈遘。

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江陵府的农业生态做的很成功,已经在荆湖路全部推行。

并且政事堂也已经对南方各路都下达了任务目标,开始动员各州府按照江陵府的农业模型来做。

不过,也要因地制宜。

江陵府多水池、湖泊,但例如再往北一点的应天府就很少湖泊了。

陈遘也在这方面想了别的办法,例如在灌溉设施上研制了新品。

以东京城为中心,全民大力劳作的口号,也在大宋邸报的不懈推行下,传到全国各地。

赵桓也要求政事堂在各地州府,宣传、规整关于发展农业的计划。

总之,皇帝重视,天天抓任务、抓进度。

在这一年,农业被抓得尤其的紧,所有的官员都对农业抗了重任,没有完成的就辞官。

在如此简单粗暴的管理下,落到实处后,的确开了花,结了果。

秋天来的时候,皇帝亲自到京畿路的官田去瞄了一眼。

的确是大丰收的季节,麦子全都黄了,在秋日晴远的蓝田下,金灿灿的。

村头大树下的狗睡得都更香了,稻草堆里也在唱着欢快的儿歌。

只要是不打仗,只要朝廷不对农民收重税,民间的农业很快就能恢复。

百姓们饿死的人至少少了很多了。

而从交云十二州运回来的粮食,也大大弥补了东京城的需求空缺。

在九月秋日下,将东京城的米价生生给压到了每石二贯钱。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