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刚刚结束,几个舍友就开始嚷嚷着出去好好玩几天。
碍于刚刚结识的情面,我也不好拒绝。大家一起凑了一些钱,定了车票,这就开始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途。
出发时间定在国庆节第一天。
这一天如约而至,我们宿舍4人早早的起了床,将自己拾掇的“人模狗样”。紧赶慢赶上了公交,然后充满期待的去往火车站的方向。
目的地西安。
我们虽然都是学数学的,但是巧的一点,都非常喜欢历史,尤其舍长。刚刚认识,就一个劲的在宿舍跟我们评说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或者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历史的,尤其三国时期的,这源自于父亲的影响。就这么投机的话不嫌多,聊着聊着,就开始向往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从宜城到西安一共多公里,为了省钱,我们选择了绿皮火车,需要花费个小时。
上大学之前,我不曾出过远门,绿皮车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乘坐。
我们四人凭借着年轻力壮,在拥挤的车厢里很快的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在车发动的时候找到了我们四个的硬卧。我和舍长紧挨着下铺,老二和老四在隔壁。
火车起步到加速的那种强烈的轰鸣和有节奏的铁轮撞击轨道的声音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这种愉快的心情像是一种精神的释放。无拘无束,飞向远方。
舍长在隔壁床铺躺着翻阅着《本色西安》,嘴里面还念念有词的念叨着什么,十分陶醉其中。
我则望着窗外的迅速后移的树木和村庄发着呆。
我对历史的喜爱完全源自于我的父亲,这个也要从很小的时候说起。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人家,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本分的农民。自我出生,我们一家三口就相濡以沫,父亲辛勤劳作,母亲相夫教子。
上小学了以后,父亲开始教我更多的知识。历史、文学、物理、化学、体育……
当时,不以为意。直到上了初中到现在,我开始慢慢意识到他的“学识渊博”和“匪夷所思”。
在我家的前院有三四间破旧不堪的茅草屋,小时候曾好奇问询过父亲几次想探寻里面的秘密。父亲都一笔带过,没有说太多,取而代之的,父亲将茅草屋上面的旧锁换了一把又大又新的大锁。
记得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是小升初考了全校第二名。
母亲早早的起了床赶街买菜去了。父亲也早早的起了床,拾掇院子里面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
父亲见到我起来,满脸微笑。“小子,我带你去看看宝贝!”
父亲那天穿了一件新的恤,裤子和鞋子也异常的干净,这很让我惊讶。我印象里的父亲是“脏而不乱的”。每天干不完的农活给他带去了不符合那个年龄的沧桑,更给他带去了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可是他的脸颊会是干净的,胡子刮得很干净,头发也会是精神,他不允许他的头发长而乱。
父亲珍重地打开那扇尘封良久的木门,然后打开了一盏炎黄炎黄的白炽灯。
扑面而来的也是一种尘封的味道,清凉得很,某中木头散发出来的一种清香,让人脑袋一下子清醒许多。引入眼帘的首先是墙上面挂着的几幅大大的黑白照片,照片的前面摆着一个香炉,香炉的边上摆放着一些香。
父亲将自己的手在屁股上使劲地擦了几下,从兜里摸出火柴点燃了几束香然后回头招呼我走进。我学着父亲敬畏地敬香,虽然脑袋里稀里糊涂,但相信我的父亲,这永远不会是错的。
父亲欣慰得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