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爷,早啊,这是您要的俩手龙种,今儿挑个大早给您送来了”当日店面的老板亲自上门送货,面对那爷,爷是表现的恭恭敬敬,活脱脱一个小辈的模样。
“得,确实是个大早,你大小是个老板,请个门童代送,又何必亲自来呢?”那爷也是调侃,但丝毫没有调侃,多是慈祥。
小老板龚谦的回答到:“那爷的是,晚辈自然是要上心”
“得,上家里吃点啊?”
“不敢劳烦,不敢劳烦,那爷告辞告辞”
说罢,恭恭敬敬的作揖离开。
一首龙种三百万,那爷一人便拿了两手,何等的豪迈。
老板姓李,名叫李鹤。
虽然面对那爷是恭恭敬敬,但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二百米长的古玩街上,也算是翡翠行业的头,但面对十佬,还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点怠慢。
李鹤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开了一座翡翠生意的楼,也是最大的高端翡翠商,手里的好料不计其数。
但在十佬面前,也恭敬的像个孩子。
本不是北京的地界,老一辈人都是标准的北京腔调。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听声儿就知道不是太平人。
一群江苏正旗人打量这南海的事,听起啦确实是矛盾至极,再怎么说,这也是南海人该干的事情。
说来十佬的生意也是个谜团。
表面上看起来和风善水,背后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京内赫赫有名,手里商船无数,但做的是租借和买卖的生意,但就是这租借微薄的利润,换来的是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每天都是千百亿的交易。
也只是圈内给的数字。
一群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头子,才是最会做梦的人。
皇宫里不乏之前朝代的传说,其中雷城就来自其中。
与其说是做梦,不如说是捡起老旧的回忆和前辈留下的财富。
现在十佬中的几位,也在为得到这财富而到处派人奔波。
故事里,圈内的人都知道其中地址的记载,是元朝郑和的手记。
也就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郑和下西洋的郑和,一个来自云南的历史人物。
前面几百年里,遗留下来的故事本就没有几个,但雷城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但多年下来,已经变成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猜想,再没有更多人探究其中的真实性,更多就是给了他一个平穷的寄托,各位都是想着那天我到了那里,我就会拥有无尽的财富。
清朝的闭关锁国,让这个故事愈加飘渺,后期全被当做一个笑话,后世大清国势衰微,也便再次成了人们的寄托。
但清的国力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没有更大的力气去探寻其中的真相,这个故事也被尘封在老一辈北京宫里人的心中,多是一群王爷。
现在能讲故事的人大多是那些人的后代,以及王朝里生活过的王室贵族的后代。
但之过境迁,也已经没有几个能讲出细节的人,郑和确实是留在了历史里,但历史也有慢慢变薄的时候,雷城本就虚无缥缈,有记载的书籍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王朝变革中越来越少,后面的破五旧活动里,也让很多变成了孤本,或是直接消失。
但就在一位老者航海并且带着宝物归来,这个故事才慢慢回到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