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2)(1 / 2)

起源考古

“清华简”研究显示,秦并非出自西戎。学术界主流思想认为秦人来自东方而成于西方,是商末战乱时西迁的华夏族一支。在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了一块铭文,上面记载秦王族是黄帝之后。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秦人与戎人进行了长久惨烈的拉锯战,两个部族无论是民族性还是文化都格格不入。[]

西犬丘(礼县)大堡子山墓葬

西犬丘(礼县)大堡子山墓葬

考古人员发现,秦与戎两个部族的遗址出土的文物风格迥然不同,秦文化主要来自周文化,而戎人的文化则来自寺洼文化。研究人员还发现:秦人与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错,对峙分布。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汉水上游两岸开阔的川塬和平缓的台地上,而戎人则多居住在西汉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带。在西汉水流域还发现了两座城池,是秦人最早生活的地点之一。从遗址和文物当中就可以看出两个部族斗争的残酷性。两个部族平时各自住在各自的生活区,相互提防与征战。

《史记·封禅书》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汉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之神[],作西畤,祠白帝(白帝即少昊,五方上帝之一。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别是:东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炎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其牲駵驹、黄牛、羝羊各三。”《说文》:“嬴,帝少氏之姓也。”《左传》讲得很清楚,封鲁的奄国之地又称做“少昊之虚”。秦仲被戎狄杀害之后,他的儿子世父说“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而且,秦景公大墓的发掘也证明了秦人乃华夏族,其中一个编磬上铭文“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黄帝的孙子,这跟《史记》的记载是一致的。

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通过“徕民”政策,从山东六国招引了大量到达地广人稀的秦国。更何况秦地的大部分地区本为周人的地盘,上面原本生活着许多周人。秦地是后来才被西戎占领的,所以,秦国自然也会有不少周人后裔。比如:秦文公时代打败戎人“收周余民”及后来占有西周故地。也就是说周人才是秦国故地的土著民族,而戎人是外来者。在上古时期那个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年代西戎人要迁往秦地实属不易,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戎人是秦地的主体民族。所以说秦为戎是极其错误的,更何况秦人和戎人从来不视对方为己类。

早期先世

秦国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根据《山海经.海内西经》:秦与周均是黄帝后裔。秦人以华夏自居,奉黄帝为始祖。颛顼的后代大费和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以后,大费便留在舜帝的身边,为舜帝驯养和调教鸟兽。舜帝赞赏大费的功劳,就赐姓为嬴,这就是嬴姓的由来。[]因为大费善于调教鸟兽,人们又叫他柏翳(伯益)。大费生有两子,分别叫大廉、若木。若木的子孙有的在夷狄,有的在中原。若木有个裔孙叫费昌,他所处的时期正是夏桀时期。费昌受不了夏桀之暴,便离开了夏朝,投奔了商汤,专门给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伯益长子大廉玄孙中衍,为帝太戊驾车,太戊又把女儿嫁给了他。[]嬴姓部族因之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直至飞廉、恶来时。

大廉有两个玄孙,孟戏和中衍。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很受赏识,妻之以女,自此中衍之后多显。中衍玄孙叫中潏,居于西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卫西部边陲。[]中潏生蜚廉,蜚廉生二子:恶来和季胜。蜚廉与恶来俱事商纣王,周武王伐纣,杀恶来。[]

西周建立后不久,周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国政交由周公旦。[]此时以纣王之子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联合武王三弟发动了三监之乱,嬴氏部族也有人参与。周公总共征服熊姓嬴姓之族有十七国。

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国是周朝抵御西戎的最前线。周平王曾经允诺秦襄公:“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秦文化主要来自姬周文化。

周之附臣

造父驾车

造父驾车

恶来的弟弟季胜是赵国的祖先,秦与赵本是同一先祖,一脉相承。季胜有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孟增有子叫横父,横父则生造父。造父很善于驾驭马车,不但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今山西洪洞)。造父族由此为赵氏。[4]

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大骆居于犬丘。其次子非子在位有五十年之久。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造父的侄孙非子(伯益十六世孙)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并成嬴姓的大宗,续其祭祀,后人称其为“秦非子”。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的领地为甘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一带。当时秦国只是作为西周的附庸。[]

秦非子

秦非子

秦非子死后,其曾孙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的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的全族。周宣王即位,秦仲被封为大夫,命伐西戎。公元前年,秦仲即位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秦仲有五个儿子,其长子太子即位,是为秦庄公。[]

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庄公把西戎打败了,收复了犬丘。周宣王于是把土地重新给予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于是秦国兼有了两个封邑,一在秦(天水),一在犬丘(咸阳兴平)。[]

秦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天水),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做了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

公元前年,秦襄公把他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公元前年,西戎包围犬丘,世父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世父。

位列诸侯

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秦人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

公元前年春,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除太子姬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立为继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师,以求褒姒一笑,史称“烽火戏诸侯”,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西周灭亡。

犬戎大军盘踞于镐京,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共率兵营救西周,作战有力,立了战功,立幽王故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以保卫社稷。[]

春秋时期的秦国

春秋时期的秦国

公元前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国。周平王还说:“戎人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戎人,这些土地就归秦国。”[]平王与秦襄公立下誓约。襄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伯爵国),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公元前年,秦襄公讨伐西戎,到达岐山时,在那里去世,子秦文公立。

公元前年,秦文公居西垂宫。公元前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公元前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从公元前年起,秦国在雍(今宝鸡凤翔)建都近年。

称霸西戎

秦宣公时,秦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生边境冲突。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秦穆公。[]

秦穆公

秦穆公

秦穆公时代秦国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为了使强邻晋国与秦交好,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秦穆公本想立晋文公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最后晋文公反借秦之力巩固君位、称霸中原。

后来,秦穆公意欲乘晋文公病逝之机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所阻,公元前年的崤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将矛头指向西戎。四处招揽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在谋士由余的协助下,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陆浑戎是戎人中强大的部族,秦穆公吞不下这块硬骨头,就想把他们逼走。恰在这个时候,秦国与晋国发生了冲突,晋惠公被秦军俘虏,于是秦穆公把陆浑戎踢给晋国。[]

晋惠公是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的弟弟,因被迫害,他和重耳都被迫逃离晋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晋惠公得以回国继承国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诺:“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河西之地割给秦国。”但如愿继承国君之位后,却拒绝割地。[]不久,晋国受灾,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只往晋国运粮,从秦国都城到晋国都城,运粮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受灾发生饥荒,向晋国求购粮食,却被晋惠公拒绝,并且乘机派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怒不可遏,熬过饥荒后,第二年就发兵攻打晋国。两国在韩原交战,晋惠公对内对外皆背信弃义,尽失人心,一战而败,他的马车也陷于泥淖,被秦军追上活捉。[]晋惠公回国当年,将晋国河西城割给秦国。第三年,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为质。第七年,接纳陆浑戎整体东迁。[]秦穆公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最新小说: 归藏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