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重生1976 > 第591章 小旭的问题

第591章 小旭的问题(1 / 2)

王扶林端着酒杯滋溜一口,喝完后也不放下,冲齐睿笑着说:“你这么说也对,但是人家如果就拍一部呢?咱还怎么竞争?”

齐睿撇嘴道:“拍一部他想展现多少内容?他铺排得开吗?要我说,以谢导的尿性,最少6部12集,影片总时长不会低于700分钟,不然他都对不住热情的观众。”

全桌人都有点懵。

任大惠问道:“睿子,你怎么猜出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谢铁犁的?”

齐睿再撇嘴,说:“这还用猜么,北影厂能够驾驭这么一部伟大著作的也就谢导了,其他导演,没戏。”

王扶林冲他一挑大拇指,称赞道:“好眼光!”

诸位都笑了。

任大惠继续说道:“我听说已经成立了筹备组了,总投资2200万,请了不少名角,刘小庆什么的,影版的投资是剧版的三倍啊,靠!请的演员也比咱们这帮生瓜蛋子腕儿大。

咱们请专家,人家也请专家,咱们专车接送管饭,人家不仅车接车送管饭,还每天发100块钱劳务费,待遇规格比咱高,不少年轻专家学者都跑那边儿去了。”

编剧周陵抽口烟,也说了句:“要说一点压力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比较一下也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嘛,才会逼着咱们不断进步嘛。”

这位是《红楼梦》后六集的主笔,主要负责高鹗续书的剧本改编。

电视剧拍摄出来上了小荧幕后,在后世里没少挨骂。

主要观点是,高鹗的续作劣于雪芹的原著早有定论,所有悖于著者原意也为世人所知,但它毕竟通过了时间的考验淘汰了众多续书流传至今,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的需求,补全了《红楼梦》,而且它以个别情节的精彩描写确立了自身的价值。

越剧《红楼梦》的成功又大大强化了人们对高续的接受和认可。

因此,改编者明智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吸收高续合理的部分,使其最大限度的接近曹雪芹的美学理想,并讲故事尽量敷演得合乎事理人情。

电视剧虽然以前八十回正文伏线、“脂批”的提示、红学研究成果为强有力的改编依据,但最终没能续补出超过高鹗水平的结尾,除探春远嫁外没有任何闪光之处,且一些重要人物的行为和关键情节的发展缺乏令人信服的逻辑依据,有的甚至不符合人之常情。

简而言之,意思就是说,周陵老师改编的后六集内容,什么都不是!

听听,他妈说的这叫人话么?

来来来,你们跟我说说,高续中除了探春远嫁,还有哪些合情合理的地方?

所谓“专家”,就是一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货罢了。

齐睿跟周陵交流得不多,知道这位是个大才子,对他今后的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也提前跟明笛知会过了,进组后多跟周老师交流,尤其是对后四十回高鹗续作的改编,怎样才能更合理一些。

笛子很聪明,马上领会到齐睿的意图,进组后跟周陵交流的比较多,一上来就出手不凡,帮他补全了探春线,就是把粤海将军邬家和南安王妃两线合二为一,探春没嫁给邬家,而是被南安老太妃认为义女后远嫁了海外。

当时周陵就起飞了,他从未想过两线合一的事情,不过却越琢磨越觉得逻辑上行得通,但也有不通畅的地方,那就是,邬家来求娶,为何没嫁成?

笛子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探春是“庶出”,虽然贾家当时已败落,但终归还是京中豪门,邬家求娶庶女也算高攀,但这时候,一个很意外的人物出现了,搅黄了这桩亲事,才使得探春最后远嫁海外,成了南安王妃。

周陵当时就迷了,先是猜测贾母当时已经去世,后又说大概是王夫人阻拦,但又觉得都不可能。

笛子笑眯眯给出个名字:赵姨娘。

通了,这下全都通顺了。

打那以后,周陵对明笛刮目相看,越发重视笛子的意见和建议,两人差个十几岁,关系类似于忘年交。

笛子对《石头记》的研究之深不差于某些红学家,受周陵器重,她也尽全力帮扶,后来又向周老师提出了黛玉之死一定要交代清楚,袭人被逐也要写全,贾芸求助北静王的片段应该有。

都被周陵老师一一采纳。

只是吧,周老师原本计划针对后40回写12——14集,却被王大导删减了一些内容。

这才导致了最后“剧本一剪,点石成铁。”

听了周老师的话,这桌上唯一一个女士明笛笑着说道:“我也觉得有竞争挺好的,这就像两个美女面对面,不对比,不衡量,怎么能区分出谁更漂亮来呢。”

大霖子在另外一桌起哄道:“我甜甜嫂子最漂亮,小旭姐姐次之。”

这货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王扶林对齐睿说道:“你那事儿,戴老基本同意了,说是跟台长汇报后就跟你签合同。”

最新小说: 高武:我的能力来自二次元 人在柯学,精通机械破案 道劫逆不凡 王者系统我是你爸千变万化 楚云飞手握核武,监督全球抗战 盗墓之迷冢诡事 我最强圣斗士,雅典娜放产假 综武:召唤青鸟,我的咸鱼人生 重生成庆帝,我可不当大反派 顶级折磨!被傲娇大小姐强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