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公孙策两人同时睁大眼睛望着展昭,问:“什么时候?”
“在我七岁的那一年,我跟大师兄去化缘,走到一个村子,那里正在举行一场葬礼,我们看见一个老头指着一个妇女不停的骂,可是周围的人都看不见。”
“大师兄走上前去询问,老头说他就是躺在棺材里的人。”
“大师兄十分的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去投胎,反而在这里指着这个妇人骂。”
“老头怎么说?”包拯和公孙策同时问道。
“老头说,他是被这个妇女害死的,这个妇女是他的三儿媳妇,是她在饭菜里下了蒙汗药,将他迷晕,然后再把他拖进池塘里的,他要在投胎前骂她一千遍,这样她就会生一场大病,不得好死。”
“后来呢?”包拯和公孙策又同时问。
“后来我大师兄就去报官了,官府果然在三儿媳妇家里搜出了蒙汗药,在物证面前,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原来他一直认为当初分家的时候对她不公,于是便怀恨在心,趁给老头做饭的时候在饭菜里加了蒙汗药,把老头迷倒后,再将他拖进池塘,造成失足落水溺亡的假象。”
听完展昭的讲述,包拯突然说:“我知道了!”
公孙策急忙问:“你知道什么了?”
包拯说:“我知道王石是怎么死的了。展昭,你去院子里抓一只鸭子来。”
“是。”展昭转身去抓鸭子。
公孙策问:“你想拿鸭子测试饭菜里有没有毒?”
包拯点头说:“没错。”
“王石从小生活在西河边,自然是惯习水性,就算失足跌落也不至于被淹死。”
“他不是喝醉了吗?”公孙策问。
“就算喝醉了,在失足落水的时候也会拼命的挣扎求救,手上必定会留下大量的泥沙和水草,可是你在王石的手上看见泥沙了吗?”
“确实没有。”
“那是因为王石根本就没有能力挣扎,他是在昏迷的状态下溺水窒息的。”
“包大哥,鸭子抓来了。”展昭手里指着一只灰毛鸭子跑过来。
包拯接过鸭子,掰开嘴,将桌子上的残羹剩菜夹起来塞进鸭子的嘴里。
不一会儿,鸭子便东倒西歪的晕了过去。
“果然有蒙汗药!”公孙策首先惊呼。
“看来王石不是意外死亡,而是被谋杀。”
“昨天晚上陈雪莲突然失踪,一定是她回到家里为王石做了一桌掺有蒙汗药的酒菜,将王石迷晕后拖到河里淹死的。”公孙策分析道。
“不,我觉得不对!”包拯低头看了看地面,摇头道。
“难道这还不够明显吗?”公孙策问。
“刚才展昭讲述那个三儿媳妇谋害公公的时候,用到的‘拖’这个字,你描述陈雪莲谋害丈夫王石的时候,也用了‘拖’这个字,这说明女人想把一个成年男人抛进水里,只能是拖着走,而不能抱着或者背着,因为女人的力气不够。”
“可是,我们在这里看见任何拖痕了吗?”包拯问。
“确实没有拖拽过得痕迹。”展昭低头仔细检查着说。
“如果被她打扫干净了呢?”公孙策问。
“我们仔细检查一下!”包拯说。
然后三人从屋内开始,一路检查到院子外面,又从院子外面一路检查到西河边,没有发现任何拖拽过得痕迹。
包拯指着地说:“你们看,如果在土路上留下拖拽的痕迹,用扫帚很容易就能打扫干净,可是如果在草地上留下拖拽的痕迹,扫帚根本打扫不掉,因为草丛会被刮伤,可是这一路上的草地,一点刮伤的痕迹也没有,这就说明,王石不是被拖进河里的。”
“那就只有三种可能,一是被两个人抬着扔进河里,二是被一个人抱着扔进河里,三是被一个人背着扔进河里。”公孙策分析道。
“而这三种可能都只有一类人能够做到,就是成年男性!”包拯十分确定的说。
“你是说,杀害王石的凶手一定是个男的,不是陈雪莲?”公孙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