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两世王爷 > 第11章 安民告示

第11章 安民告示(1 / 1)

第二日一早,刘洋就赶到了县衙。

既然赵亮决定留在干越城,昨天刘洋一家老小就搬去了驿站,县衙就成了赵亮的临时办公场所。

刘洋轻车熟路地进了后院。

此时赵亮和赵四正在用早餐,赵亮热情地邀请刘洋坐下,让人添了副碗筷。

“刘大人,城内府库还有多少银两,多少兵甲,多少粮食?”赵亮他们用完早餐后,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王爷,干越城是座小城,府库现银只有万余贯,兵甲余具。干越城周边产粮,有良田4万余亩,又是押运官粮的起运点,存粮有万余石。”刘大人对情况颇为熟悉,不仅不忙地答了出来。

“刘大人,本王欲招揽流民,充实城中防务,你意下如何?”

“启禀王爷,当此乱世,流民深受战祸之苦,四处逃难,或寄人篱下,任人宰割;或落草为寇,逼良为娼;或饥寒交迫,埋骨荒野,他们是最可伶之人。

王爷有意招揽流民,既可以解流民之苦,又可助我城防,可收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效。

但是流民中各色人等,鱼龙混杂,还需仔细加以甄别。此外,流民一旦多起来,城中存粮只能解一时之急,非长久之计啊。”

“刘大人,所言甚是!既然你也同意招揽流民,我们就先贴出告示,至于其他的我自有安排。”

“是,王爷!”

三人再次商议了一些细节。

当天下午,刘洋就让人将安民告示贴在了城门外,两个衙役在那里敲着锣,扯着嗓子,大叫:“凡我大宋子民,皆可入城,入城后即为我城中百姓。”、“城内设有粥棚。”

原本零零散散或站或躺的流民顿时聚拢了过来,他们大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军士们沿着城墙站成两排,检查有没有携带武器,没有武器或者交出武器后,就把人群一个一个地放进去。

城门内赵四正带着人瞪着像老鹰一样眼睛来回注视着进城的流民,一旦发现眼神左右逡巡,脚步有力,身形壮实等可疑之人,他就让人在附近跟着他们。

刘洋早已安排了人在空地上搭了个粥棚,支起了两口大锅,锅里熬着的米粥,此时正咕咚咕咚地冒着热气泡。

黄涛亲自带着城中精锐,全副武装,维持着粥棚及附近的秩序。

流民们排着两个纵队到粥棚领粥喝,粥刚盛上来,还很烫,但是那些排在前面蓬头垢面,身形枯槁的流民却是狼吞虎咽般三两下就下了肚。

吃完还意犹未尽地紧盯着大锅,眼睛珠子都快要突出来了。

这些意犹未尽的流民被黄涛安排的军士引导着拐进了旁边的巷子,巷子两边是几座带院子的大宅子,门口都站着身穿盔甲,手持长矛的军士。

院子里有县里的书吏正在逐一进行登记,包括籍贯何处,之前是干什么的,有没有什么特长或者手艺之类的。

一切似乎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直到有一位精瘦的中年人刚喝了一口粥,就全部吐了出来,还把碗给摔了,骂骂咧咧地说:“这是给人吃的吗,居然还有沙子?”

黄涛内心一喜,亲自走了过去陪着笑脸说:“这位兄台,一定是哪个昧着良心的干的,请随我来,我们去城里的大人们那去告上一状。”

说完,两只大手就像钳子一样拉着这位中年人就拐进了巷子,最后进了最里面的一座宅子。

后面流民人群中又有十几位汉子,他们有的直接就吐了,有的皱着眉头勉强咽了一口,有的干脆就没有去领粥。

这些汉子也都是赵四觉着可疑之人,一个都没有走脱,都被带进了最里面的一座宅子。

这些汉子一进了宅子就被军士们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用布团塞住了嘴巴,押进了内院。

内院深处,光线昏暗,衙役们分列两排,烙铁、站笼、夹棍和水火棍等等刑具一应俱全,刘洋正一脸威严地坐在案头后面。

此时的赵亮正坐在隔壁房间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里面的动静。

里面不时传来冤枉求饶之声,或者破口大骂之声,然后是鬼哭狼嚎的尖叫声

……

刘洋最终还是从这些汉子嘴里撬出了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原来这些人都是金人的细作,有些还是被金人收买的中原人。

他们原本想趁着城里招募流民,混入城中,暗中收集情报,等待时机,一旦金兵大势来袭,就里应外合,拿下这干越城。

没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身陷囹圄,一开始还拼死抵赖,想蒙混过关,后来发现那位问话的官员明显早有准备,完全不理会他们的说词。

严刑酷打之下,有个年轻的细作光是看着前面的人鲜血淋漓,皮开肉绽的样子,吓得身如筛糠,再也扛不住,第一个就招供了。

赵亮一直在旁边认真听着,当他听到“黄天荡”三个词时,他不禁兴奋地站了起来。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