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应声是,立即出去了。
不久,太子李承乾、宰相房玄龄、长孙无忌以及尚书戴胄、段仑都来了。
众人站的远远的,看得出来李二心情不好。
“救灾如救火!”
李二压抑着怒火道:“都议议,今天务必拿出一个法子来!”
群臣哑然,还怎么议啊,这都多少天了。
李承乾弄出了马蹄铁,给朝廷省了一大笔钱出来,但这笔钱对于赈灾来说,完全不够。
赈灾的话,灾民需要安置,河工需要修缮!
朝廷牙缝中扣出来的钱,用在修缮河工的话,灾民没钱安置了。
要是救治灾民的话,河工上没钱了。
横看竖看,这都是一个死结啊。
所以,以房玄龄之流的大佬,全部束手无策。
可...
李承乾笑了!
他这几天别的事没干,就在研究当初林三七心声当中的“以工代赈”。
“父皇,儿臣有一策!”
李承乾信心十足的说道:“儿臣这几日翻阅古书,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法子!”
李二一惊,有点不信!
李承乾此时属于观政阶段,这也是李二叫他来的原因。
也就是说,李承乾是来学习的,这和以往一样。
现在一个学习的学生,却说自己有注意,满朝的老师一个个都束手无策,就你能?
谁信啊~!
但不管是谁,太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就算是李二,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接班人在大臣面前的面子问题。
李承乾得到李二首肯,侃侃而谈道:
“很简单的法子,以工代赈,所谓以工代赈...”
李承乾话音落地,包括李二在内,所有人浑身一震。
以工代赈,灾民用劳动换取朝廷的救济,从而节省下来一半多的钱粮?
这个法子...妙啊!
“陛下,以臣所见,太子殿下这个法子,完全可行!”
房玄龄眼睛一亮,立即开始分析:“灾民来修缮河工,朝廷给他们饭吃,一举两得啊!”
“臣也觉得,太子殿下此计可行!”
“臣,附议!”
李二愣了一下,然后欣慰的看了看李承乾。
说实话,李二没想到李承乾居然能够提出这么独特的见解。
满朝文武,身居才干之人数不胜数,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一个像样的见解来。
所有人都告诉他,没钱赈灾这件事,难办。
到现在,只有李承乾提出了这么一个有建设性的意见。
还得到了重臣的认可,李二如何不惊讶?
这倒是不怪李二。
李承乾是他的儿子,他最了解。
李承乾的观政表现,一向是中规中矩的,偶有发言也没有太过惊艳的论断。
一个字,稳!
大臣们认可李承乾,是因为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可现在,李承乾就跟开了挂似的,短短的时间之内,就给朝廷解决了两个大麻烦。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