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年少热血,朕心甚慰”
“皇上圣明”
韩策适宜的拍了一下马屁,不,是龙屁!
永庆帝点了点头,神色严肃道“你虽有秀才文位,但却无官位,一腔热血报国尚有可取之处,但许县令可是有官位在身,难免有处置不当之嫌,导致我大瑜子民被杀,朝中御史弹劾他的奏章不少,都要求我治他得罪,你以为如何?”
“不可”
韩策几乎想都没有便便脱口而出!
说完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对面的是皇帝,自己这般大声嚷嚷实为不敬!
不过永庆帝只是微微一愣,并未怪罪,道“理由”。
“晚生以为,未亲眼见过战场情形是没有发言权的,狼族以一万狼兵进攻我守军不足四百的槐黄县城,其志非小也,若非许大人当机立断,亲到城头督战,后果不堪设想”。
“在晚生看来,许大人不仅无罪反而有功,如此有功之人不奖反罚,试问天下哪里有这般道理/”
在韩策看来这些上书弹劾的御史,要么是有病,要么就是骨子里坏。
上一世的韩策虽然不关心时事政治,但对历史还是颇有研究的,御史是有弹劾百官的职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
但后来大多数都是为了弹劾而弹劾,简直不知所云,要不说大明之亡实亡于士大夫!
“许县令守城有功不假,但他身为槐黄县最高长官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上百名大瑜百姓因他而死也是事实,你有什么理由让朕不治他的罪,不妨说来听听”
今天朝会之所以开的这么久,就是关于此事,御史台的那些御史们,纷纷上奏要求严惩许浑,理由无非是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赏罚分明。
而作为皇帝虽然明知许浑有功无过,但也架不住这些御史一而再再而三的弹劾,而且皇帝也是很清楚,这些御史不过是为了博个名声而已,轻易不愿与他们计较。
所以韩策是亲身经历过槐黄县之战,所以他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原来皇帝老子也不想治许大人的罪,这就好办了”
善于察言观色的猜测皇帝陛下的心意,这才大胆的道“皇上,大敌当前,前方是上百名我大瑜子民的俘虏,而身后则是我槐黄县城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孰轻孰重陛下自有圣裁,若因百人而开门投降,后果将会有更多的大瑜百姓成为狼族的俘虏”。
“若狼族以槐黄县城的百姓相要挟,沿途一路要求我各州府郡开城投降,难道我们也要照办吗?”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故晚生以为,战争乃国之大事,而非意气用事,许县令坚守城池,保全我大瑜上万百姓,此为职责所在,义之所在,于公于私皆无惩罚之理,还请陛下明鉴”
“嗯......”
永庆帝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他当初接到季安的快马传讯,得知前方损兵折将,上百百姓被斩于阵前,确实愤怒!
但从锦衣卫那里得来的消息又和事实有所不同,再加上朝中对于此战议论不定,一时间也难以抉择。
自古以来来官场都是墙倒众人推,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要惩治一个人,底下的官员甚至都不用打招呼都会主动检举,甚至罗织罪名。
有些人能够不落井下石已经是官场中的异数了,若是还冒着触怒龙颜为他人说项的,实在是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