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的宿舍三个人,其中一个中专毕业,与他所在单位签订了长期合同,算是体制外的合同工,工资是高朗二倍,基本跟正式工没啥区别,各种福利也没有少过他的,更不会像高朗一样整天受气,他活的还比较有尊严,跟体制内区别最大的可能是没有职称评定,十年如一日,外加没有福利分房待遇。
另外一位临时工跟高朗经历类似,他高中毕业,但整日见他书不离手,而且他字写的特别漂亮,书桌上方贴着他的亲笔书法,赫然写着:“前无去路,后无退路,杀出一条血路!”多年以后再联络,他真的如愿进了公务员系统,他当时对高朗影响最大。
高朗回到宿舍,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工友们,他所有的委屈顷刻间都烟消云散。
他跟室友相处很好,可能都是天涯沦落人,有着共同的话题,他经常把不愉快说给这位室友听,他大高朗两岁,像个大哥哥一样开导高朗,高朗印象最为深刻一句话是:“高朗,这都是小事,眼光不妨放远一点,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他说着指了指书桌上面的书法字道:“我刚出来时,也跟你一样有过迷茫无助,哭过痛过,后来逐渐明白了,临时工不是你我的最终归宿,回去种地又不可能,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现在的身份不一定就是你未来的身份,总不能一辈子活在逆境里吧,只要心中有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切皆有可能!”
听了他富有哲理的肺腑之言,高朗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新航向,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目标吗?何必在意一时的失意?事后也证明他是对的。
“现在的你一定觉得自己生活很不如意,但是多年以后,再回首,这段奋斗时光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单位里一个老师傅看到高朗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抚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宽慰道。
“如果你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有心成为一名技师的话,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带你。”
他是单位里的一名磨具方面的老师傅,受到很多人敬重,即使是教授级高工也对其客客气气,高朗能感受到他的威望很高。
他把高朗当孩子一样看待,时常找他聊天,只要高朗点点头,他很乐意收其为徒,毫无保留的教给高朗。
他曾多次在继续考学还是走技师路线之间徘徊犹豫,并咨询过很多过来人,他最终听从内心召唤,选择了半工半读,毕竟他对读书甘之如饴,向往象牙塔里的朝气蓬勃。为了将来与肖语菲有共同话题,也要选择读书这条路。
但买书和生活费都成问题,因为每次发了工资,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都呼他。那会儿寻呼机很流行,手机还是稀罕物,单位有时进货,领导怕找不到他,竟然还给他配备了寻呼机,而且还奢侈一把,配了大汉显的。
每次接到父亲催他寄钱,他都马不停蹄的凑钱给他寄回去,有时为了凑个整数,他不惜掏空身上所有积蓄,连自己的伙食费都没留一分。
有一次身上仅仅剩下几块钱了,但离发工资还有些时日,他只能买一袋馒头就着一包咸菜算是一天的伙食,后来连馒头也买不起了,只好下了班找了个计件工资的活,来维持生活,虽然那段时间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二点,但除了留下点伙食费,还剩下些钱报了个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