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种商人,不造血不说,还吸血。
重农抑商,这是历朝历代的聪明人论证过的真理,尽管在各个时期都有一些跳梁小丑跑出来质疑,发表了一些特立独行的观点,但最终还是被历史大潮淹没得无影无踪。
明王朝之所以灭亡,其根本原因就是重农抑商的国本遭到了动摇。损耗大于产出,最终积重难返。
抑制商人,不是说打压商人地位,而是说发现漏洞要及时修补,亡羊补牢也是为时未晚。
明王朝在土木堡之变后,两个皇帝轮流做,臣子杀了一批又一批,结果就导致了漏洞修复能力的崩溃。
相当于明王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就不再抑商了。
重农不是说拔高农民地位,而是说把经营放在首位。种田文模式肯定是最欢乐的,还能消耗人们过剩的精力,大家都勤劳创造,即欢乐又美好。
明王朝从土木堡之变后,漏洞就几乎没有修复过,所以发展到后期,万历皇帝干脆休克了,年不上早朝。
如果崇祯也能像万历皇帝一样,估计还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崇祯想振兴大明,越勤奋死的越快,力度越大死的越惨。
因为任何体制,都是有漏洞的。崇祯只要一动,大明的漏洞就疯狂暴露出来,别人想怎么钻就怎么钻。
夏宇如今占据东亚,他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设计出一套重农抑商的运转模式。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以夏宇当前的底子,肯定是玩不转国家模式的。他在东亚地区,并不以国家模式来运转。
既然不以国家模式来运转,那如何形成一个重农抑商的大氛围呢?
夏宇想了半天,最终决定采用火正制。
火正,不是说擅长用火,而是一种纠偏性。
人为天地之本,不正就会失败。
火正,又分天正、地正、人正,分别代表三皇时代。
监督火正的官员,就称之为‘南正’。南正,又是对火正进行纠偏性的群体。
火正的职权很大,事无巨细都能管。只要不符合‘重农抑商’的任何乱象,都可以进行干预、纠偏。
同时职权也很小,没有违背重农抑商的事物,他们连过问的资格都没有。
火正这种玩意,是不存在制度的,没有制度就意味着没有漏洞。
没有制度,也就意味着有了一切制度。即其他的华商、工人、农民之类的群体,他们可以自己制定法度。
只要他们的制度,不违背重农抑商的根本利益,总督府都是默认他们的存在的。
也就是说,夏宇成立的这个新贸易体系,本质上是非常自由的。只要你不跑出马六甲海峡,不损害到他人的根本利益,随便你怎么玩。
东亚商会,不仅仅是提供海上运输,还会提供电报服务。电报,不再是天庭所垄断的存在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新东亚秩序,是以什么为载体的呢?
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银元、汇票!
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