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的最北端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漠。在这片荒漠草原上,生存着一支游牧部族,被称为漠北人。漠北人共有九大部落组成,人口大约五六十万。他们自称是托古斯天神的后裔。拥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语言和相同的习俗。
漠北人仍然沿袭的是部落联盟制度。九大部落共同推举一人出来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个人被称为狼主。
九大部落中最大的部落是瀚海部落,瀚海部落的首领哈达是现任狼主。
漠北部落崇尚武力,部落族人亦牧亦兵。平时是牧人,战时是武士。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听从部落首领的指挥。遇有大的战事,各部落都要服从狼主调动。
部落首领身边有自己部落的萨满巫师和部落长老以及兵马首脑等多人。九大部落首领的长子通常是该部落的武装核心人物,被称为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漠北狼主哈达之子名叫哈勒尔,他不仅是瀚海部落的勇士。也是整个草原的勇士。狼主还有一个侄儿名叫巴图,也是一名草原武士。
整个草原各部落加起来共有这样的勇士十人。他们都是各自部落兵马的灵魂人物。
漠北部落长期游弋于北方大漠,逐水草而居,靠放牧为生。盐铁茶和粮食等物资都依赖于中土各国。自古以来都是靠抢劫掠夺南边的盛朝北境维生。因此,盛朝和漠北一直摩擦不断。历代盛朝皇帝都曾经大兴兵马对漠北部落用过兵。漠北人靠的是不断迁徙和游动与盛朝周旋。盛朝的世宗皇帝曾亲率三十万大军深入大漠,横扫漠北。一度打到了北海边上。漠北人不得不远遁他乡进行躲避。从此以后漠北势力衰落。盛朝越来越强大,漠北人甚至不敢窥视关内。
盛朝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北境连续建立五座险关。派重兵把守。漠北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到了本朝时期,盐铁茶和粮食等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资被彻底斩断。漠北人的生活无法维系,各部落首领经过长期争论和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向北朝称臣。
狼主哈达作为漠北人的首领亲自去了一趟盛京,对盛朝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愿意臣服盛朝,作为大盛朝的一个藩外小邦。献贡纳赋,听从调遣。
作为回报,大盛朝每年给莫北调一定量的盐铁茶和粮食。
盛朝决定对南朝开战以后,根据秦国公姜泰的建议,朝廷下令调漠北骑兵入关参战。狼主哈达调集了各部落的人马共计七万有余,对外号称十万。
漠北骑兵进了定武关,按照朝廷安排的路线来到了南北两朝的边界处。作为一个单独的阵营,归于右军大统帅柯武麾下。其作战目标是包围殷朝的褒州,进而长驱直入,南下占领扬州等地。最后会师于殷都城下。
漠北骑兵入关之后,防守北境的盛朝边军便没了后顾之忧。作为边军的各级将领跃跃欲试,都想趁此机会上阵立功。北境边军主帅呼延勇主动找秦国公请缨。秦国公颇有些为难。
盛朝承平日久,各级将帅都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此次对南朝开战,大家都想借此更进一步。这种心理也很正常。秦国公想来想去不好拒绝。
“都是我朝将领,老夫也不好偏私。你们既然想杀敌立功,那就来吧。带上五万人马到镇国公麾下去报到吧。你在北境的名气不小,建功颇多,却一直是一个五品将军。也该给你个机会让你再升一升啦。”秦国公姜泰像个心肠慈善的老奶奶似的对呼延勇说。
于是,呼延勇率领自己部下五万边军将士随在漠北骑兵后面也来到了前线。
这样一来,右军统帅镇国公柯武麾下就有了二十五万人马。除去漠北骑兵虚报的三万,实际上是二十二万。是此次进军南朝的最大一支兵力。先期目标是殷朝的褒州。
东面。一等侯吴强率领着怀西以及仓、兖、江、湖、滕、晋等州的十五万人马推进到了薛州以北的江州、湖州等地。吴强任命自己的儿子吴怀生为先锋大将。父子二人踌躇满志,对眼前的薛州势在必得。
中军方面。秦国公姜泰亲自坐镇中军,两员少壮派将领仇胜和龙致迩各率十万人马在座下听令。他们的目标是殷朝的奎州。
部署已定,只等时日一到便全线出击。
大军临行之际,云乐公主和小皇子请求随军。盛帝不同意。公主又到秦国公那里大闹了一场。
“若不让本宫随军,本宫就私自出逃。我自己和小皇弟单独上战场。”
“殿下何出此言?公主私逃太失体统。陛下的颜面放到哪里去?”秦国公姜泰惊出一身冷汗。
“若要不让本宫私逃,您就再到父皇那里去求情。”
秦国公姜泰被公主逼的硬去皇帝那里求情。说了很多好话。盛帝知道秦国公是稳妥之人,最后勉强答应了。
云乐公主和小皇子披挂一番,随在秦国公身边。秦国公无奈,只好放弃骑马,与两位殿下一同乘车。
“我们上战场就是要体验一下战场风情,您老却让我们坐车。这有什么意思?”
“呵呵呵,殿下是女子,怎么好抛头露面骑马上阵?还是坐在车里好。咱们坐在车里一起说说话,省得寂寞无聊。呵呵呵。殿下就听老臣一句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