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十五撤军,那未免有些仓促了。再说,天意难测。什么样的高人能够预测天象?若十五那日大雨不停呢?”
“是呀。天意难测。谁又能管得了老天爷呢?”
墉皇让栾士英与他一路同行。
“陛下请自去吧。外臣不便同行,前面的衡水镇有吴强的大军把守。不方便通行。”
“贵使与朕同行,他们是不会阻拦的。这样你也能方便些。”
“启禀陛下,吴强的公子吴怀生认得外臣。我曾经在战场上将他擒获,还亲自审问过他。他认得我。所以外臣不想冒这个险,同时还会连累陛下的。”
“什么?你就是擒获吴军侯公子的那位南朝神将?就是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那位神将?唉呀,朕一见将军就觉得仪表不凡。果然如此。是朕失礼了。”
“哈哈哈哈,陛下看外臣是不是吃人的恶魔?”
“哈哈哈哈,虽不吃人,却有吃人的胆量。将军敢到这敌后深处来做说客,还能说动朕撤军。确实不是一般人。朕深感佩服。将军不但勇武过人,且胆识超群。实在令人佩服,佩服。”
“陛下过奖啦。家国所拘,外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别过了!陛下保重!”
“等朕回到军中,将军若还有意结盟,就请过来。你若有胆量过来朕就与你结盟,若无胆量,此事放过一边。”
“哈哈哈哈,多谢陛下厚意。请陛下等着外臣,外臣一定如约赴会。”栾士英说:“陛下与我朝结盟,将受益无穷。到时候陛下就知道了。绝非虚言。”
······
栾士英回到殷都,向甘王夏裕汇报了墉皇撤军的打算。甘王十分高兴,带他一起去见皇上。
殷皇听说了以后也十分高兴,对栾士英大加赞赏。打算派使臣去与墉皇结盟。
“让臣去吧。臣答应墉国皇帝,去与他谈结盟的事项。”
“恐怕不妥。爱卿已经对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万一——”
“不会有事,陛下请放心。臣见他虽然年轻却很笃诚。不是阴谋诡诈之人。”
甘王也表示担忧。
“陛下和殿下请放心吧。这点自信臣还是有的。目前的形势对我方有利,墉国皇帝不敢冒险。他们现在已经信不过北朝了,哪里还敢得罪我们?臣会和他们谈妥的。”
栾士英只带了两个随从到了墉国大营。墉皇十分高兴。双方谈妥了结盟的事项。
“陛下要撤军就从此往东,渡过大殷河进入辰国境内,从那里回国。辰国的人马现在在南月,这边很空虚。这条路虽然有些难行,却可以避开北朝军队。免得他们和陛下发生摩擦。”
“好。朕就听栾将军的。”直到此时墉皇才知道栾士英的名字。他对栾士英十分欣赏,抓住栾士英的手不放。两人说了很多话。
“朕真的十分仰慕将军。舍不得就此分别。将军可愿意来我国?朕将奉将军为上卿,享受王侯之禄。将军若来,朕愿与将军共有墉国。”
“外臣多谢陛下厚爱。陛下的恩宠让外臣受宠若惊。不过,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外臣实在爱莫能助,恕外臣不能从命。再说,外臣侍奉吾皇陛下多年,已许吾皇驱驰。再不能侍奉别的君王。贞女不嫁二男,忠臣不事二主。若外臣是那种见异思迁,贪图荣华之人,想必陛下也不耻与之共话。”
“好吧。朕知道将军忠诚之心。不再为难将军。不过,朕与将军相交一场,将军也该给朕一点承诺。聊以慰藉朕殷殷爱才之心。”
“既蒙陛下不弃,外臣在此郑重承诺:有外臣一日,大殷朝绝不做对陛下不利的事。墉国若有急难,只需陛下一纸书信,外臣定会全力相救。哪怕单人匹马,血染沙场,外臣也会前往赴死。”
“好好好。朕谨受诺。”
······
墉皇的大臣见皇上爱惜栾士英之才,依依不舍。私底下说:“陛下若舍不得他,老臣可设法强留此人。”
“哈哈哈哈,太师真会出主意。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强留得住?再说,朕也不想那么干。朕要用心交他。”
墉皇挽留栾士英在军中住了两日。栾士英惦记着国内的事,一再辞行。墉皇无奈,只得放他走。临别之时竟又想出了一个离奇的招数。众人听了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