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深加工的精盐。
若非朱高炽在北平城建了三处加工厂。
被加工过的细盐,那都是皇家贡品!
而现在,朱高炽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精盐加工厂。
精盐一定会大规模的冲击粗盐市场。
即使精盐定价高粗盐一倍,那些富有家庭,也一定会选择更容易入味的精盐而非粗盐。
到时候,粗盐没了上游市场。
定然要选择降价售卖给普通百姓。
因此,朱高炽大规模售卖精盐,在冲击粗盐市场的同时,还会让普通百姓,也有能力去购买粗盐。
给菜肴提味。
这对大明百姓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至于那些盐商们的损失。
朱高炽根本不带考虑的。
这些年,盐商们跟各部官员官商勾结,赚的盆满钵满。
就算损失,也损失不到哪里去。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他们。
他堂堂大明太子,还需要去怕区区盐商?或者是不敢见光的背后老鼠官员?
再说了。
一旦自己建造的精盐加工厂,可以给大明财政提供稳定的财政税收。
朱棣根本不会禁止自己扩大生产规模。
反而会大力支持,让自己去大规模的建造精盐加工厂。
毕竟,自己是皇家人。
朱棣说什么,也不会把这种暴利行业,从自己这个儿子手里抢走,去交给外姓人。
至于精盐加工所需要的粗盐。
朱高炽更是一点也不担心。
这些年,朱高炽在北平城可不是白混的。
通过井盐法,朱高炽手中,现在可是有五座盐矿。
足够提供给整个大明四五年精盐。
后续自己只要操作得当,得到朱棣的支持。
相信自己就是想要整个大明的盐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有了解决造船厂稳定资金的办法。
朱高炽对扩建船厂的事情,放下心来。
到了傍晚,工部的官员,把关于各大船厂的资料,全部送到了太子府。
朱高炽吃过晚膳,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
把这些资料全部看了一遍。
对整个大明官船制造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时间眨眼便过。
第二天一早。
工部左侍郎陈寿,早早的来到了太子府等候。
朱高炽直到自己要务在身,也没睡懒觉。
简单吃过早饭,带着陈寿,来到了大明最大的造船厂。
京都龙江宝船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