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入夜了,但中书省里还是灯火通明。
不少官员都没有回家。
胡党的众人聚集在这里,围在一起商讨着什么。
“……汪相怎么会突然被捕入狱?这好生奇怪!”
“对啊,他平日里也就喝喝茶看看书,虽然没怎么管正事,但这年头莫非不干活也要被抓?”
“太离谱了……”
“他跟咱们应当也没什么牵扯吧?”
“说不准。胡相,您觉着呢?”
议论声嗡嗡,百官都有意无意地看向了胡惟庸。
现在左相右相虽然都处境艰难,但显然,这位左相在朝中的权柄要更大,也更担得起事儿。
今日早朝之时他们见汪广洋没来上朝,心里正犯嘀咕呢。
就听陛下宣布,说汪相已经入狱,让李善长李大人暂代右相之职。
本来还高兴。
可如今细细一琢磨,众人都不敢回家睡觉休息了。
连汪大人都被抓进去了,这朝堂还有谁不能被抓?!
胡惟庸一直安静地听着他们讨论。
此时。
咚咚咚。
他用指节轻轻敲击桌面。
众人瞬间安静。
“诸位,老夫觉着此事很有些蹊跷。”
胡惟庸低声道:
“汪相不只是跟咱们没牵扯,他跟其他人也保持距离,基本不属于任何一派。”
“硬要说起来……”
“他还是跟翰林院那边关系比较密切。”
“不过这也说得通,毕竟汪相是前朝进士出身,与翰林院那边的文人能说得上话实属正常。”
“问题是,翰林院也没惹陛下麻烦吧?”
“汪相到底是为何被锦衣卫抓走的,其中有种种不合理之处。”
“依老夫看,我等明日早朝时候还是得问问陛下,否则锦衣卫这样被纵容下去,只会养虎为患!”
身旁众人尽皆点头,深感有理。
是啊。
汪广洋只能说是个中间派,两不相帮,甚至可以说,他在刚被朱元璋扶起来的时候是被委以重任,朱元璋想凭汪广洋这个右相的存在压住淮西勋贵,好在这家伙不肯。
一开始,淮西勋贵的最大敌人是浙东文官。
但随着刘伯温之死,浙东那边也逐渐没落了。
汪广洋哪边都不属,没碍着他们的眼。
况且此人一直明哲保身,哪怕知道许多,哪怕朱元璋想拿他当刀子使,他也不动弹。
这样一个人,若都被锦衣卫给抓住……
那意味着,朱元璋已经快要忍不住了!
所有人互相看了看,确定其他人跟自己也想到了一块儿去。
于是主意已定——
明日早朝,一定要问个清楚才行!
“好了,既如此,咱们也都散了吧。”
胡惟庸再次敲了敲桌案,示意大家可以下班回家了。
可正此时,中书省外来了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