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震惊之时,这场大戏的绝对主角胡云西,此时心思却已经不在打胡惟庸脸上了。
他耳边骤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成功举报朝中重臣十五名,揭发其贪墨治水银、赈灾款项,触发百倍暴击!”
“暴击奖励:土豆*斤,红薯*斤!”
这次系统给的奖励,可比以前所有奖励都要给力啊!
大明朝最后为什么会亡国?
朱元璋往后那些不肖子孙们的锅没法甩,但是气候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
明朝时期著名的小冰河期,导致大量百姓们饥寒交迫,种不出粮食,但赋税还得交,把人逼到绝路也就只能造反了。
或许这也是国运使然。
如果大明能够有高产作物且长时间贮存……
那就相当于为这片土地上最后的汉人王朝续了命!
胡云西眼睛都在发光。
他心里是喜欢大明王朝的,不管中间那些皇帝再怎么烂,除了那个叫门天子猪骑朕之外,别的至少都还有点骨气。
大明国祚能久一点,自己也能心安些。
可正在胡云西满心欢喜地查看那些土豆和红薯时,胡惟庸的声音又打断了他的思路。
“陛下,虽然那劳什子水泥究竟有没有用大家都不清楚,但既然胡指挥使有这般大才,想来对于流民,他也是有解决办法的。”
“臣以为,可任命他为钦差,负责中原一带流民事宜。”
“胡指挥使两袖清风,又是锦衣卫出身,想来定然不会贪墨赈灾银,也能让他去细查当地的贪墨罪证。”
“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阴沉地盯着胡惟庸。
后者镇定自若,丝毫不慌。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不必跟谁谈聊斋。
让胡云西去当钦差赈灾、安顿流民?
恐怕他人还没到,地方上的那些想要攀附胡惟庸的人就已经勾结妥当了,十里地内要给他穿百次小鞋。
寸步难行!
可偏偏胡惟庸的理由还很正当的样子。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冷然道:
“丞相,你倒是会选人办事。”
“胡云西是咱的锦衣卫指挥使,他若是走了,应天府里的案子谁来主持查办?”
“如今虽无证据,但也别忘了,他第一个告发的人是你。”
“你若继续如此胡搅蛮缠,莫怪咱不给你堂堂中书省丞相面子,当朝骂人!”
这下倒是把胡惟庸给骂得有点愣。
陛下对自己不满,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可他也从来没当着百官的面,在朝会上说过这样的话!
就为了一个胡云西……
胡惟庸脸色不大好看。
但此时,被安排被议论的胡云西却站了出来。
他冲朱元璋笑着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是锦衣卫指挥使,最优先解决的自然是朝廷里官员的案子。”
“不过关于方才流民一事,臣倒确实有个法子解决。”
朱元璋皱起眉头。
都帮他把事情给推了,怎么还如此不知进退,主动揽事上身呢?
好不懂事的混小子!
他无语半晌,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