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那便说来听听吧。”
胡云西就跟变戏法似的,从怀里又摸出来了一个还沾着泥巴的球状物,让旁边的太监呈交给了朱元璋。
等后者拿到手,他才侃侃而谈起来。
“这东西叫做土豆,是一种庄稼。”
“它可粮可菜,耐寒耐旱,作为粮食而言充饥效果很好,作为菜肴也非常好吃。”
“若是放在地窖里头,存上个一年半载的也不是问题。”
“陛下,臣以为,若是不从根上想办法,那么除了黄河决堤等水患之外,其他诸如大旱、虫祸、雪灾等天灾,都仍旧会引发流民遍地的情况。”
“所以,解决粮食不够、百姓饥荒这个根本问题,才是正道!”
“有了土豆,大明百姓往后都不用再挨饿了!”
奉天殿内再次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这个什么土豆,虽然大家都没见过听说过,但胡云西这么一描述起来,好像是种不错的口粮。
可要说存贮得久,米不是能存更久?陈米再不好吃,那也是正经粮食。
更别说老百姓们要求很低,只要能有口饭充饥填肚子,观音土都敢吃,树皮都能扒下来啃!
拿一种大家都没见过的作物出来……就能解决流民的口粮问题啦?
还敢放下话来,说大明百姓往后都不用挨饿了。
笑话。
这不纯纯乐子人嘛!
百官们达成共识,都跟自己相熟的人对视着,没再讥讽出声,但眼里都带着嘲弄意味。
就连一直对胡云西表现得很偏袒的朱元璋,此时也难免暗自叹息。
看来,哪怕这小子再正直,也始终是富贵出身,没种过地,更没吃过苦,对粮食的作用和认知都不清晰。
还以为能说出点什么来呢……
罢了罢了!
朱元璋无奈地看了看手里那叫做土豆的玩意儿,叹息道:
“云西,咱知道你是好意,但这……还是算了吧。”
“你放心,你先前提到的治理方案,以及安置流民一事,咱会派专人去处置的,你还是好好办案……”
不过这一次。
胡云西一反常态,且胆大包天地打断了朱元璋的话。
他拱手,微笑道:
“陛下,臣还没说完。”
“这土豆亩产量,在十三石到三十三石不等。”
“一人种植,便够全家活命了。”
奉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转头问同僚。
“他刚才说多少斤?”
“好像说……说是,亩产几十石?”
“不不不,定然是口误,要么就是咱们听错了!”
“亩产几十石的粮食,老夫梦里都没见过!”
“这小子张口就来……”
“……”
不少人跟旁边人核对完信息之后,同时陷入了深刻的自我怀疑和对胡云西的质疑当中。
而龙椅上。
原本还好好坐着,把玩那颗土豆的朱元璋。
已经腾地站了起来,将土豆小心翼翼地给揣进了怀里。
生怕它磕着碰着,出任何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