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明的太极已经可以不用天天让李老亲自调教了,过了新手期,以后就是漫长的养功阶段。练套路,维持状态。练推手,增加实战能力。练站桩,锁住全身的精气外泄。这就是养功。
每隔几天,韩春明都要下乡一次,手里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资金,韩春明决定下乡时,自己除了贩卖鸡蛋,可以趁机收购古董。京郊还是很有蕴藏量的,毕竟是古都,几百年的人文荟萃,乡野之地的古董储量多的吓人。甚至有可能农户家的盐罐子都是青花瓷。
留下一张纸条,托老太太交给苏萌。
韩春明一大早就直奔食品厂,相比和苏萌腻歪,他更喜欢赚钱的快乐。
他们现在的活动范围已经开始向着外围渐渐成扇形扩散,沿着凉水河,逢村就进。进了亦村,韩春明刚刚吼了两嗓子,支开架子收鸡蛋。结果,一个相貌威严的中年斜披着外套走了过来,神色不善。把几个卖鸡蛋的妇女也吓得畏畏缩缩。
呦!看来遇见硬茬子了。
那家伙开口就硬邦邦的问道:“你们什么人?谁允许你们在这儿收鸡蛋的?介绍信拿出来,否则别怪我治你们一个投机倒把!”
窝草!老家伙够狠!
韩春明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找茬的,不过一听说是公家单位的,就支取的相当配合。而且农村赚钱相当不容易,村干部也不会刻意刁难,这不是断了乡亲们的财路吗?所以,韩春明还真的没遇见过几个兴师动众的,一盒烟就轻松搞定。
看见有找茬的,韩春明笑眯眯的主动出面,一根华子递上,其余的顺手塞进他的兜里,扑克脸立刻神色舒缓,立竿见影。韩春明已经心里有数,看来遇见了想分一杯羹的,只看胃口大小了。
进了村子,最好和村干部搞好关系,这是韩春明的经验。能干村干部的,在当地都是光棍子的存在,要么有钱有势,要么宗族众多。得罪了这些地头蛇,基本上寸步难行。
韩春明笑道:“进了村子,没有去村部拜访,真是失礼了。不过,咱们食品厂的任务有些重,兄弟们赶工加点,唯恐拖了后腿。村长能替咱们分担一下,维持一下秩序,我给您块钱的辛苦费。”
块!
村长已经兴奋地找不到北。脸上自然带了出来,想掩饰也掩饰不住。
韩春明再决定给他加一点料,保证他更兴奋,小声说道:“我们头儿喜欢老物件,委托我下乡遇见了就收一点。村长如果能给村民交代一下,感激不尽。如果真的收到好东西,小子有好处,您也少不了不是?”
还有好处?村长的嘴角已经快咧到脑门后了。撒腿就跑!
不一会儿,韩春明就听见村子里响起了大喇叭的吼叫:“喂!喂!给大家说一个事啊,有城里的公家单位前来收购鸡蛋,五分钱一个啊,想卖的快点来村口。还有啊,谁家有老物件,比如老家具、老盘子、罐子、画、刀枪,总之就照着以前的四旧比划,高价回收啊。本村长作保,绝不忽悠。”
哎呀!这服务真周到!
村长的威望真是杠杠的。村口的热闹程度顿时向庙会看齐,熙熙攘攘,有提着鸡蛋来的,有的却抱着五花门的东西,真的是品类丰富到瞠目结舌的程度。
涛子和蔡晓丽收鸡蛋,韩春明就蹲在台阶上专门鉴定老物件。
排在头一个的就是一个老太太,怀里抱着一个油迹斑斑的人头罐,酒量上面的盖子都完好无损。韩春明心底一沉,品相这么完好,真品的可能性极低。
老太太一脸的希冀,忐忑的问道:“小伙子,你看看我这个东西能换几个钱?”
韩春明只好接过来,细细打量。韩春明用袖子轻轻擦去一块油迹,白底青花,胎质细腻,釉质肥润,清华的发色浓艳。韩春明微微一愣,不对啊,这特征完全符合真品的特征啊!难道竟然是真品?
韩春明翻开底足,“永乐年制”四个篆书小字赫然在目。
没错了!还真的是明青花。永乐年的青花和元青花有了一定的差别,不是内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即便是赝品,能瞒过韩春明眼睛的,也是研品种的精品,而且整个罐子并没有贼光,韩春明倾向于是真品。
于是对老太太说道:“大娘,您这个罐子我要了,我不蒙您,给您块钱怎么样?”
老太太还没说话呢,人群顿时炸锅了。
“我的妈呀,李老太太赚大发了,一个破罐子这么值钱?狗剩,快回家,把咱家的碗、盘子全都给我抱过来,马德,不信就出不来一个值钱的?”
“对呀,我家有啥老物件?”
老太太颤巍巍的眉开眼笑:“你拿走,拿走,给你了!”
韩春明把罐子放好,这才开始下一个,一连好几个,拿过来的都毫无价值,几个乡民骂骂咧咧的不甘心,可是看见村长像黑面神一样,再旁边站岗,只好悻悻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