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明一路招呼不断,熟门熟路的到了女衣区,对着一个女青年笑道:“娟子,给我这两个妹子一人配两身衣服,怎么搭配,你自己拿主意。”
那个叫娟子的女青年十分干练,爽快的答应道:“好咧!五哥局气!”
说完便把迷迷糊糊的孟小枣二人给拉进了服装店,熟练地打量了一眼二人的身材,便从衣裳架子上取下两套风格迥异的女装,递给二人,把她们送进试衣间。
“你们自己进去穿上,出来让我看看。”
孟小枣年纪还小,长得眉清目秀却身体单薄,她的同伴叫做小凤,相比之下就丰腴了许多,胸大、屁股大,一股子农村女孩的淳朴风情。娟子老板显然眼光相当精准,给二人挑选的衣服很符合二人的身材和气质。
要不然怎么说环境最锻炼人,谁能想到这个精明干练的女老板在几个月之前还是个没事干的无业人员?现在,自己独立经营着一家女装店,靠着批发市场的庞大人流量,服装店生意兴隆,虽然在地位上暂时没有工人、公家人员那么吃香,可是在实际实惠上,简直秒杀所有拿死工资的上班族。
而给众人带来这一切的是谁?就是眼前的韩春明。这也是为何韩春明一走进批发市场就如此吃香的原因。说他是所有人的指路明灯也不为过。
两个丫头迷迷糊糊的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像个木偶人一样被娟子老板上下打量,又挑挑换换,唯恐招呼的不周到。直到过了足足半个小时,娟子为她们二人挑了上衣、裤子、内衣、袜子,整整两套,因为她自己不经营女鞋,于是又跑前跑后的去隔壁的女鞋店里为她们挑选了两双女鞋。
这才完成了对两个女孩的包装。
简直是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两个丫头仔细打量着身上崭新的衣服,心里比过年还要兴奋百倍,别看她们生在京城近郊,再过个十几年,也算是正宗的京城人,可是这个年代的农村,简直是苦到了极点,像孟小枣这样的农村丫头,如果没有机会走出农村,很快就会面对要早早的嫁人生子的命运。概莫能外!
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丫头才觉得自己现在简直就是一步跳到了蜜罐子里。
正事办完了,韩春明熟练地比了一个点钱的姿势。
娟子爽朗的笑道:“别介!五哥为妹妹我找了这么个赚钱的营生,收您的钱,我以后还怎么见人?岂不是成了见利忘义的小人?”
韩春明哈哈大笑道:“娟子,你这可是生意,怎么处理熟人来光顾你的生意,这也是一门学问。收钱了,你不好意思,不收钱,遇见爱占小便宜的你怎么办?一次一次的来,烦死你!还有一种情况,万一对方脸皮薄,占一次便宜,人家承你的人情,可是让人家无限次的占便宜,人家自己也不乐意。搞不好还躲着你的店面走呢!这样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听哥一句话,钱该收还得收,不过可以光明正大的报价,熟人享受折优惠,虽然有些感觉不近人情,可是这也是咱们祖宗总结出来的人情世故。”
“这样处理,长久!”
对于这一批个体户,韩春明对他们的观感格外的重视。
他们才是京城商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开拓者。再过二十年,其中必然能够脱颖而出,产生几个顶尖的人物。
娟子不收钱,韩春明就见缝插针的讲了一番大道理,好为人师的毛病暴露无遗。幸亏韩春明讲的都是实际操作中最容易遇见的情况,娟子没有一点的不耐烦,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韩春明见好就收,随手从兜里点出百元大钞,塞进娟子手里,不由分说道:“哥哥不缺钱!如果有心,闲了去馆子里请哥哥我搓一顿。”
“走了!”
韩春明带着两个丫头,挥手告辞。
从上到下的几套女装,一百块钱,按照当时的物价,有一部分的剩余,不过对于韩春明来说,人家娟子忙前忙后,做生意勤勤恳恳,就该扶持。
韩春明开车把两个丫头送去了杨兴邦老娘的家里和关老爷子那里。杨妈妈那里顺利无比,可是到了关老爷子这一关,老头儿犟的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逼急了就不讲理了。
“怎么滴?乖徒儿?你这是嫌弃我这个老头子累赘了?找这么个小丫头算怎么回事儿?”
跟着老头儿摆事实,讲道理,简直就是自找不自在,韩春明直接祭出杀手锏:“枣,亮亮嗓子,让老爷子见识见识咱的实力。”
孟小枣也不掉链子,调整了一下嗓子,出口便是纯正的京味《沙家浜》选段,阿庆嫂的唱腔字正腔圆,唱念做打也是有模有样。
关老爷子一下子找到了知音,眼睛亮晶晶的,再也不说让人家走人这儿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