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大明:让你剿倭,你舰队纵横七海 > 第二章 献平倭三策,你说我夸夸其谈?

第二章 献平倭三策,你说我夸夸其谈?(1 / 2)

平倭乃易事?

还要献“平倭三策”?

奉天殿文武百官闻听此言,都是一愣。

素闻齐王尚武,而无德才,如何能想出三条平倭计策来?

朱元璋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来兴致了。

老七似乎有点东西哈。

以后谁敢再说齐王无才?

“你给咱说说,你的‘平倭三策’是哪三策?”

朱元璋很感兴趣地问道。

朱榑沉下心神,理顺了思路,才出声说道:“儿臣以为,倭寇从海上来,欲平倭患,当定海疆!”

这句话提纲挈领,定下基调。

乃是朱榑深思熟虑后,才说出口的。

他知道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糟糕,若是说错话,没有人会站出来为他打圆场。

不背刺一刀,就不错了。

“欲定海疆,首先应该在沿海一带,增设守御卫所。”

朱榑紧接着道:“本朝东南海岸线绵长,数十倭寇便可乘船沿防守空隙潜入内陆,劫掠百姓。”

“若是能沿山东海岸线,广设守御卫所,使倭寇无论从何处登岸,都能及时发现,则可保百姓不受滋扰。”

“而且这些增设的守御卫所,可采取寓兵于农的方式,直接从当地选丁壮充入军户。战时剿倭,海疆无事则务农,军饷粮食大可以自足。”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

这是个办法。

朱榑见得到认同,将后面两策一并说出来:“儿臣平倭第二策,便是发展火器!素闻倭刀锋锐,且倭人军阵怪异,沿海将士与其搏杀,死伤颇重。”

“若是能改良现有火铳、火炮,借助火器优势,百步之外消灭倭寇,则我将士毋须舍命;而倭夷惊惧火器之威,必不敢复犯。”

“最后一策,便是打造战船,组建水师,拒倭寇于海上。”

“只消数十艘战船组成舰队,每日在近海巡弋,则能阻止倭寇乘船靠近海岸。即便倭寇越过近海防线登岸,水师也能断其退路……”

“皇上,臣以为齐王所献三策,实在不妥!”

朱榑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人急声打断。

视之,乃正二品户部尚书赵勉。

自从洪武十三年,老朱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

六部尚书由三品官变成了二品大员,直接向皇帝汇报,权利大增。

户部尚书赵勉的地位,仅次于有“天官”之称的吏部尚书,说话在朝中是很有分量的。

“有何不妥?”

朱元璋闻声问到。

赵勉举着笏板答道:“齐王殿下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依福建船为例,打造一艘四百料双桅硬帆海船,需要花费白银百两;若再装备火油柜、拍杆、火药、火炮等军资,成本至少在两千两以上!”

“以六十艘算,总价便是十二万两白银,计四十万石粮食。”

“皇上,四十万石粮食,可活多少百姓?而若是用来造船,区区六十艘战船,又如何能覆盖广阔无边的海面?”

“更别提组建水师,需要的兵饷和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臣以为,齐王提议‘造战船,建水师’,不过是尚武浮夸,欲借海上舰队逞威风罢了。”

赵勉这话说出来,顿时引得朝中一阵议论。

建造战船,确实花费大,不实用。

组建水师,又要勾多少丁壮充入军户?而且水师整日游弋海上,只吃粮,不种地,朝廷哪养的起啊?

齐王徒逞口舌之快,尚武斗狠而不懂休养生息的道理,去了藩地,将是当地百姓的不幸啊!

……

听到这些议论,朱榑直接无语。

最新小说: 妖妃是祸水,清冷少将军沦陷了 [娱乐圈]从漫画家到顶级编剧 呜呜都是我自愿吃的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 红苹果 开局一座茅草屋,我靠双倍复制当领主 四合院:主打一个听劝,过好日子 四合院:秦淮茹,感谢你没嫁给我 当我上门遛狗发现狗主人是大帅比后 神豪从逆袭人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