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他妈,别人看你不顺眼,你说什么都是错的。
他的“平海三策”,是后世总结明朝抗倭历史,得出最佳方略。
竟然被这些官员批的一无是处!
“赵尚书,你说造战船、建水师耗费甚巨,然则倭夷每年上岸劫掠我大明百姓,损失耗费不大乎?”
朱榑反怼赵勉。
十几万两白银,对比倭寇侵入造成的损失,实在不多。
赵勉被怼的不知怎么回答,直接转身上奏朱元璋道:“皇上,臣为户部尚书,掌天下钱粮,不会支持齐王造船建水师的策略。”
“夸夸其谈,何益于民?”
他要表达出坚决反对的态度,免得陛下被齐王的言语蛊惑,做出劳民伤财的决策。
这是他身为户部尚书的责任。
兵部尚书茹瑺此时也站了出来,奏道:“皇上,臣也有话说。”
“齐王殿下提议发展火器,消灭倭寇于百步之外的想法,臣以为不切实际。”
“或许齐王对火铳、火炮并不如何了解,只是闻其声威,便以为火器无敌。火铳射程不过三十步,三十步外便失准头;火炮最远能打两百步,但准头奇差,打中全凭运气。”
“这两种火器,还都极容易炸膛,造成误伤。臣等武官,实在看不出,有发展火器的必要。”
朝中一众武将纷纷点头。
有人说弓弩胜过火器;有人提议沿海培养骑兵,以骑兵冲杀倭寇。
对于朱榑改良火器的建议,都嗤之以鼻,认为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朱元璋对朱榑的“后两策”,也不满意。
火器要是真能改良,做到破敌于百步之外,他早就做了,还用等到你齐王来说?
至于打造战船、组建水师,完全没必要。
直接将傍海之民回迁三十里,以纵深海岸做防御线,就行了。
海面那么辽阔,几十艘船怎么防御的过来?
白白花钱!
老七还是经历的少,把一切想的太简单。
他看向朱榑,道:“齐王,群臣都反对你的建议,你是何想法?”
朱榑能说什么?
他又没有系统,可以爆大礼包,直接打老朱和满朝文武的脸。
只得拱手道:“儿臣所言,皆是儿臣认为的‘可为之事’。”
这三件事都是可以做成的,有效的!
群臣反对,只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
等我把事做成了,就呼啦啦打他们脸。
这后面的话,朱榑当然不能说出来。
“可为之事?”
朱元璋对朱榑的勇武还是肯定的。
但对其夸夸其谈,在大臣们指出错误后还不知悔改的做法,非常失望。
“既然你认为你的办法可行,那明日就动身去青州剿倭吧!”
“藩王有戍边之责。”朱元璋点指朱榑,“咱给你五百两黄金,五万石禄米,另拨剿倭钞资二十万贯,看你能做出什么成绩。”
“若是剿不了倭,守不住海疆,咱可饶不了你!”
等到了前线,和倭寇打上几场,老七就知道一切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磨练磨练,也就成熟了。
不搞那些不切实际的。
朱元璋心中想着。
朱榑就这样,被提前三个月就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