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华佗和徐涣师徒二人驾上马车,又上了路。
徐涣手持短鞭,漫不经心地打着马的屁股。
车斗里,华佗盘腿坐着,身旁是各式各样的行李和药材。
这些东西,是他们师徒二人行走江湖的老本。
医生的药材,就跟剑客的宝剑是一样的。
走到哪里,都要带到哪里。
不过,相比于来时,如今的车斗里,多了两样东西。
其中一样,是黄巾军赠予的铜钱二百两。
二百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彼时的斤两,斤=两=4钱。
(东汉一斤是克,一两是4克。)
二百两铜钱,换算成现代的重量,不过是五斤半而已。
放在一个小口袋里,并不显得太多。
汉末的通用货币,是汉五铢,也叫五铢钱。
个汉五铢是一两。
二百两汉五铢,约莫在枚上下,也就是所谓的一千钱。
汉末的物价并不稳定。
特别是每逢战乱,物价就会不断暴涨。
到了中平元年这一年,一石大米,就要花钱。
也就是说,这次行医所得的一千钱,可以买十石大米。
十石大米,等于汉末的斤,现在的斤。
算起来,也不过是师徒俩一个月的口粮而已。
说得更通俗一点,彼时钱的购买力,大概等同于如今的块。
不过,钱虽然不多,但华佗和徐涣师徒俩也还算是满意了。
因为黄巾军本身就缺衣少食,金库不富裕。
至于给多给少,都是一片心意。
他们行医治病,也并非是图的这些东西。
而车上多出来的另一样东西,则是一个在阳光底下闪着亮光的小箱子。
华佗坐在箱子旁边,眼角不时往上瞄上一眼。
他在路上偷偷试着打开,但没能成功。
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问徒弟。
他也不知道,徒弟从哪弄出来了这么一套东西。
不过这对华佗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自己这个徒弟,格外古灵精怪。
总是能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发明出来。
什么“算盘”,什么“圆规”,
还有什么“马扎”、“平底锅”之类的。
各式各样的小玩意,让华佗闻所未闻。
在他看来,自己的徒弟或多或少,确实有一些天才的成分。
最起码,想象力大得惊人。
两人走的是官道,路还算是宽阔好走。
因为冀州大多数地界都已经被黄巾军占领,所以现在官道无人看管。
要是在往日里,平头百姓走官道,被官兵发现了,是要治罪的。
两人的条件比较简陋,马车也是又破又旧,动起来的时候吱嘎作响。
马车没有棚,也没有盖,只有一个木头围的车斗。
这是经过徐涣改良过的车斗。
庶民所用的车,一般是轺(yáo)车,车斗小而狭窄,只能乘坐一个人,无法放置太多的东西。
经过徐涣改良后,车斗变得宽阔了许多。
长约十尺(今.米),宽约尺(今.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