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咱晕的厉害(1 / 2)

胡惟庸走后,林天照果断喊了李善长三声‘老丈人’,李善长乐呵呵地应了三声。

这次,没有丝毫的羞辱感。

李善长感觉应这三声,还很甜。

毕竟,能够成为林天照的老泰山,也是一件让他愉悦的事。

刘基与汤和可是上赶着给林天照当老泰山,他李善长也不能落后。

林天照‘老丈人’系统获得经验,还获得了系统馈赠的十面埋伏阵法。

他的这个系统已经升至级。

林天照原本以为下一个老丈人就是朱元璋了,毕竟他是穿越之后整个地图中最大的BSS,可,林天照还是想多了。

朱元璋有一枚好用的情报人员,名为杨宪,目前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检校。

检校是干嘛的,是监督一军之长的行政编制,还是个文官,一般不太懂军务。

所以,这个编制没有足够的实权。

俗话来讲,就是打小报告的。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他二姐和李贞的儿子。

生来勇猛,替朱元璋打过不少场战役,十九岁就开始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元璋十分宠信这个外甥,让他带领一支部队,大约五万之众,驻守东阳,抵抗张士诚一部。

李文忠一生命运很是悲催,十二岁时丧母,在遇到朱元璋之前,和父亲李贞曾在战场上辗转多年。

念及李文忠的悲惨身世,朱元璋心疼这个外甥,将其收为养子,赐名朱文忠。

这个家伙脑袋灵活,十分勇猛,但,就在这时,做了一件蠢事。

朱文忠看杨宪十分不爽,所以在东阳重用了一些儒士,也就是在当地颇有威望的文人。

这这些文人不得了,孙履,许元,王天锡之流,这些儒士都曾经是跟着张士诚混过的人。

文采了得,自命不凡。

文人若是只搞文学,著一些成文的诗文,供人瞻仰和传颂比较好,就怕文人参与政治。

不懂装懂,还瞎出馊主意。

他们一改朱元璋提倡‘高筑墙,广积粮’的发展政策,而是在当地大肆提高赋税,居民不但要缴纳粮食,还要缴纳一定的丝绸和布匹。

与此同时,还加重了对参军人的招募。

这一下,便在当地激起了小规模的民变。

民变一旦发生,朱文忠当机立断,给予了镇压。

杨宪正愁抓不住朱文忠的小辫子,纵然是朱元璋的外甥又如何,竟然敢行背道而驰的事。

所以,杨宪直接从东阳赶往江阴,写了满满一篇折子,将朱文忠告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一看,这还得了。

重用曾经跟过张士诚的人不说,还敢采纳他们的建议,在当地搞起了不同政策。

一气之下,朱元璋抓了几十文人,还让朱文忠回江阴待命。

按照朱元璋的一贯风格,这几十文人直接一声令下,全部砍了脑袋。

这也是杨宪所期望的。

可,刘基一听,顿时觉得这样做有失偏颇。

最新小说: 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 星际之吃货丹师 小保姆娇又欲,豪门公子全沦陷了 抗战:开局火炮炸坂田,老李懵了 一商甲天下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退婚当天,被总裁拐进民政局 盛世华婚之围城 金鱼的烟花 山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