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朱元璋大业不稳,如此大张旗鼓地屠杀文人,恐怕会在坊间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而且,这几个文人一直跟着张士诚,在东阳也颇有影响力,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望族。
这两年,朱元璋正是用人之际,如果果断地杀了这几个文人,恐怕会引起很多人的恐惧,怕是让很多大才不敢前来投奔。
朱元璋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于是,这几十文人便成了烫手山芋,不能全都杀了,也不能放。
放了,回去还得搞事情。
这下搞得朱元璋很是头疼。
正当朱元璋头疼不已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林天照。
年轻人头脑灵活,或许知道这么处理这些败类。
林天照就这么被莫名其妙地召见,看到朱元璋坐于大堂之上,下面站着李善长刘基等人。
当然,还有这个打报告的杨宪。
杨宪力主三光政策,抄家,灭门,暴尸。
刘基主张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大兴杀伐之道。
几人争吵得面红耳赤,最终,也没有商榷好最终方案。
“小林将军,快帮咱出出主意,咱真是被这些人烦透了,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林天照一到,突然系统作祟,喊上杨宪三声老丈人,可得系统经验点。
系统又活了,不过除了经验没有实际奖励。
是经验就得搂,搂到升级才能有奖励。
林天照故作高深的模样,听完故事的大概,在地上有模有样地走上两圈。
朱元璋看着不停转圈的林天照,不免有些头晕,“有主意你就出,别在地上晃了,让咱晕得厉害。”
林天照赶紧站稳身形,问刘基道:“军师何主张?”
刘基当即回应,“不能杀,杀了必然恐怕会寒了江南士子的心,吴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要依靠文人辅佐朝政。”
“那放了?”
“应该都放了。”
林天照再问李善长,“相国怎么看?”
李善长一眨眼,“老夫觉得,该杀!胡乱参与朝政大事,还激起民变,杀了才能以儆效尤。”
“抄家灭门吗?”
“我看大可不必,只需给这些人杀了便可。”
李善长一直站在刘基的对立面,他主张放,他自然就主张杀。
林天照突然看向杨宪,“杨检校呢?”
杨宪没见过林天照,但却是听说了他的功绩,不禁谄媚道:“小林将军,在下觉得不但应该杀,还应该抄家灭门暴尸,否则,这些人永远不知道作乱的后果。”
这招,够狠!
事实很简单,想要处理这等事情,必须要对这些文人给予震慑,还不能寒了广大儒士的心。
否则,朱元璋打下一座城池,总不能让武将来管理。
林天照并没有给出意见,而是问杨宪,“杨检校,你有女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