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台和王远对视一眼,他们为什么恨罗才,不就是因为这些人现在比自己还像大爷。活不干不说,还三天两头的来像他们借米借钱,不借就抢,借了也不还。
所以他们东水城的士族才一听到刘程攻打县城,就立刻来见。
庞统也走了过来,说:“我江州一年生产的粮食和肉类,可供益州百姓食用三年。莫说你这小小的东水城,就是永安郡要和我们打持久战,我们也不怕。”
说到底,打仗打的无非就是钱、粮、人。要不是为了因为江州现在还不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不敢吸引更多的流民进入,拿个益州算什么。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铁矿稀少,无法武装更多的士兵。
宁台和和王远商量了下,还是决定答应下来。
文官走后,庞统有些埋怨的说:“主公为何执意要收取他们的田产,如果一切照旧,那么我们过冬以前就能取下永安。”
刘程无奈的解释道:“如果一切照旧,那么我打他永安干什么?整个益州不过一百多万人,就算乐观点,算上那些不入户籍的,两百万人。”
“我只要在江州广开城门,以江州目前的土地资源,十年之后益州百姓就都到我治下,不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到时候诸侯们联合起来打我,我们就成瓮中之鳖了。”
“你看看中原大地整天打打杀杀,不就是因为这些自私自利的士族和诸侯只想着享乐和争霸,造成百姓民不聊生。我就是把我的治理理念撒播整片中原大地,彻底解决阶级斗争所带来的隐患。”
庞统苦笑道:“那这仗可有的打咯。”
刘程摆手道:“万事开头难,士族毕竟是少数人,我们要团结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江州城内,秋月面对着满园的奇珍异草,心中颇有些难过。再过一个月左右,天气冷下来的时候,这些辛苦栽培的花草有一部分有可能会被冻死。
这些花草都是她精心培育,无论死了多少,都会令她伤心不已。
刘程曾经和她说过,可以将整个后花园用某种透明的布包裹起来,这样的话,里面的温度就能保持恒温。
这种技术叫什么“温室大棚”!
但刘程又很快摇了摇头,说是以现在的科技想要搞这样的一个温室大棚技术难度还是太大了。
这个时候秋月想起刘程的话,要是当时刨根问底就好了,既然刘程知道这东西,那肯定是知道怎么解决困难的。
刘程、诸葛亮和庞统走后,城里剩下最有学问的就是徐庶。于是秋月去问徐庶什么叫“温室大棚”,徐庶也是一脸茫然,而且他忙得很,有时候别说外人,就是他老婆都是几天才能见到一次面。
于是她又去找黄承彦,黄承彦的家就在住在学院里,但黄承彦不在,前几天出门远游了。
黄月英刚好下课回来,她和诸葛亮刚成婚不久就分离两地,也是命苦了。谁叫诸葛亮又刚好是那种事业心重的人,虽然对待家庭也是很用心,但时间总是有限的。
好在黄月英有学生们陪着,倒也有个说话的地方。
黄月英很喜欢秋月,也许是因为两个同样身处在异乡的女人也有很多共通的情愫,因此比较聊得来。
黄月英的学问很杂,但聪明程度一点都不比诸葛亮差。秋月将心中的苦水一股脑的倒了出来,黄月英分析道:“也就说,只要把后院围起来,使里面的温度始终保持就可以了吗?”
秋月来了精神:“是啊。”
黄月英说:“招一些工匠来,将后院围起来,再利用透光性强的纸作为窗户,你看这样行不行?”
秋月想了想,双手一拍:“这个办法也许可行,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弄。”
黄月英笑了笑,当然了,秋月原本就是一城的公主,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是不怎么理解。
黄月英道:“江州城内有中原最大的造纸厂,你可以去问问那里的工匠们是否能为你完成。”
于是,秋月走访了造纸厂和木材厂,那里的工匠们对秋月都颇为恭敬,拍着胸脯说一定会为秋月完成。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秋月便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温室大棚,至少这些年攒下的钱几乎都花光了。
因为江州的木材基本都是靠由外面运输进来,所以造价非常昂贵,但对于本来就不需要花钱的秋月来说,本来就不在乎那点钱。
她对钱一向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