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水城内,文官集团在王远家中秘密开会,这是全部由文官组成的利益集团,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是不能泄漏出去的。
武将集团主要由罗才为首,因为大多数还是由黄巾军组成,因此想要从内部瓦解很不容易。
文官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士族为首,封建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这个,以家族为利益核心,垄断仕途,甚至垄断文化。
普通人想要学习是很难的,这个时代能读书,或者说能拥有书籍的人,几乎都不是最底层的阶级,最次也是寒门。
而寒门并不是普通人,是落魄了的贵族阶级。
因此刘程想要创办免费学院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打破士族对文化的垄断。
等哪天遍地都是文化人以后,那么挑选人才是不是就很容易了?就不会出现只能使用士族人选的尴尬局面。
说到底,诸侯其实也是庞大的士族利益群体而已。
巨大的正堂内,王远坐在主位,这次是由他主持,也是在他的家里。
士族们分别站在两旁,这也标明了各自的派别,主要是以王家和宁家为主体。
像这样的家族在三国世界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个县城内都是由这样的小家族组合成的利益群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
一,投降刘程,就像刘程说的那样,只要把田地“卖”给刘程,这个卖字就比较含糊,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卖?要知道,刘程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足以卖下半座城田地的钱。
而且这些田地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垄断,价格几乎已经不可考量了。本来当初他们的发家史就是靠与官府勾结,或者他们本身就是官府而打压贫下中农,逼迫他们卖地所形成的垄断。
这个时候是不是也要按照当时的价格?
这些东西都值得去考量,但是刘程的军队一旦进入城内,多少钱还不是刘程说了算。
其二,负隅顽抗。以目前为止的七千守军,再加上士族内部的武力,充其量能够组成一个三流的武装力量。
今天他们也参观过刘程的军队,无论是装备、武力还是素养,东水城的武装力量都是不堪一击的。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刘程攻入城内后,会剥夺士族的全部财产,贬为庶民。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万一刘程对敌人心狠手辣,将两大士族的男人全部拉出去砍掉,女的充为官妓,那就惨咯。
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双方形成了明显的两派,一派认为刘程没那么厉害,给他吃点苦头后再投降。一派则认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万一到时候与刘程撕破脸,在场的人一个也逃不掉。
战争到头永远都形成主战和主和的两面极端派系,而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向了王远。
王远冷哼一声,道:“你们这么看着我干什么,万一选错了,到时候你们都来怪我?”
一个年轻人说:“您是王家的族长,又是东水城的县丞,总得拿个主意。”
王远道:“我已经答应刘程会在明天将罗才绑了,开门投诚。”
另外一个年轻人说:“王家族长,你可太没有骨气了,还没打呢就投降了。”
两面不讨好是肯定的,别看族长平时有多风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捞点好处。一旦遇到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所有人都希望他拿主意,但总有人要反对。
王远苦笑道:“如果明天天亮我们没有信守诺言,城门一破,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命都没有。”
接着,又是一阵争吵。
突然,有一人提议道:“不如我们假意投降,将刘程诱入城内后,趁其不备杀了。”
王远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如果失手,后果也很严重。
而两个小时前,也就是文官集团代表刚刚走后,有一个出乎意料的人前来。
东水城县令!
县令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刘程听他吧嗒吧嗒的讲了半天,大概意思就是,他这次来是代表武将集团来的,只要保证他们今后的荣华富贵可以献城。
这次来的还有罗才的副将罗良,他们不向文官那样来了一大堆人,就来了两个,这也足够了。
刘程听了以后就犯难了,他们两家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如同庞统说的如果答应一切照旧,那么收城很简单,但以后治理起来就难了。
刘程深吸一口气,说:“我能得到什么,一座名义上是我的,却实际上不属于我的城?”
“这——”县令看了看刘程,又看了看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