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心理活动,朱权无从得知。
他也没有兴趣知道。
这会儿,一个更有意义的事瞪着他操办。
“诸位,都朝我看,面带微笑。”
“哎,殿下,您手上的剪刀,再往左边去一点点,对对对,正好。”
“一二三,茄子。”
一片闪光后,四周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台上的朱权,笑呵呵地用剪刀把彩带一剪为二。
身边的严择存立刻接过剪刀,欣喜地说道:“王爷,这次您就放心吧,有了这些好东西,三个月内大宁第一拖拉机厂肯定能投产。”
朱权点了点头,看着眼前一大片被划了白线的土地,充分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的爽感。
自从那天的穿越众高层会议后,他便回家仔细研究严择存提上来的报告。
内容之详实、规划之合理、成本之节省都出乎他意外。
最为关键的是,非常适合穿越集团目前所处的环境。
于是乎,第二天大宁城内城外,又出现了一个新口号。
工业兴城!当工人光荣。
大宁卫自从朱权穿越来之后,当地也多了不少企业。
只不过受制于穿越中人手太少,以及当地民众文化水平的低劣,只能发展成乡镇企业模样。
就这,那几家犹如儿戏一般的厂房,也成了大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古老的中世纪,百姓麻木而保守。
生活节奏极度缓慢的他们,相当一部分人连家乡十里地之外的地方都没去过。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机械的或者而已,运气好了还能娶个媳妇儿生几个娃,然后周而复始,直到死亡。
直到某一天,城中某处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破声。
几栋敞亮的砖瓦房拔地而起,大烟囱也“高耸入云”。
从此以后,他们每天都活在震惊与不适中。
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闻所未闻的物件。
一擦就着火的“火柴”,白的跟玉一般的毛巾,煤炉子、鞋袜、针头线脑、水瓶。
坚固锋利的新式农具、义乌小商品市场大批量采购的低端塑料制品。
市面上是每出一样东西,就引起一次震动。
周围商人更是趋之若鹜,生生把大宁这座偏远蛮荒之地,弄得如同塞上江南一般热闹。
远道而来的商人们,用真金白银采购稀罕货,等到了关内大城市或者草原部落,便以十倍的价格出手。
市场给出的反馈是供不应求,商家则捂盘惜售。
在京师,一个朱权采购价仅仅四块钱的热水瓶胆,被奸商们炒到了二十两银子的天价。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双层玻璃、表面镀银。
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绝品!
有了人,产业就更丰富了。有了产业,原本苦哈哈务农的人口,也得到了“高薪”岗位,大明第一批工业人口就此诞生。
至于随后朝鲜、蒙古上出现的大量私盐、铁器,更是后话。
初级工业小作坊,为朱权带领的穿越集团,赚到了天量的资金。
一度导致大宁的物价,比京师还要高。
严择存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投资工业、基建以及军事。
这也正合了朱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