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年前,他命令诸王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
名为围猎,实际上就是继续剿灭北元余孽,开疆拓土。
并且顺利打下元朝的岭北行省,实行堡垒化占领。
这等功劳,乃是自家人所得。
老朱心里舒坦,觉得百年之后,靠着这群藩王,边疆定无大患。
正欲自夸两句,谁知朱允炆话锋一转。
“可是,诸位皇叔手握重兵,皇爷爷在时,他们能听从号令,可一旦京中有变,孙儿该如何自处?”
这是关于帝国兴衰存亡的大事,也是新旧两位帝王一次掏心窝子的对话,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朱允炆这番话,让老朱眉头紧蹙。
脸色凭空又黑了几分,看起来有油尽灯枯的迹象。
“这一点,皇爷爷也早就想到!”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等皇爷爷去了之后,孙儿可尽招亲王诸子来京师,授予闲差供养。”
“如此一来,你得那些叔叔们,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朱允炆眼前一亮。
这个办法他早就听心腹幕僚们提起过。
可若是以他之手去做,难免会寒了人心,还招致骂名。
若是老朱出手,一切就简单多了。
至于老朱去了之后,亲王们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想办他们还不简单?
朱允炆十分清楚自己的优劣点。
庶子出身,靠着各种巧合才能成为储君。
不仅如此,还没有勋贵外戚的侧面帮助。
光靠着那帮文臣,很没有安全感。
所以,必须要把藩王干掉。
至少也要干掉其中威胁最大的。
“皇爷爷的想法,孙儿也赞同。”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一瞬间又苍老了几岁。
“孙儿,皇爷爷认为,你的叔叔们,大多心地仁厚,不可能与你为敌,唯独一人,需要多多观察。”
朱允炆疑惑道:“皇爷爷说的是?”
“老十七,宁王朱权!”
自从上次朝鲜使者告状后,朱允炆早就把宁王这位叔叔给忘了。
相比较于关注一个远在天边的藩王,如何平稳继承皇位更加重要。
“朕之前给老四发过一封密令,让他去大宁查看真相。”
“老四回旨说,老十七在大宁颇为顽劣,跟着一群西域来的番臣,不求正道,整天弄些奇淫技巧。”
“若只是这般,朕倒是觉得无所谓。可老十七在京师乃是个人品贵重之人,不可能几年之内就变成这般!”
“更何况,朕派的典史每次上书,都对宁王大加赞赏。”
“孙儿,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朕派过去的锦衣卫甚至说,有传言宁王跟蒙古人勾结。”
“朕不信,但为了调查清楚,朕决定试探一下。”
朱允炆连忙问道:“皇爷爷准备如何试探?”
朱云章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距离上次亲王围猎已经过去六年,其余几位亲王都上过阵。”
“这次也该轮到老十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