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大门打开,人群有序地进入。
书院操场上,早已摆满了几十排小凳子。
前排已经坐着满了半大小伙子,都是书院的学生。
他们这些买票进来的人只能坐在后排。
一千两白银,还只能坐后排?
摆明了李爷并不怎么尊重他们这些人。
朱元璋想不通这些大豪商,宁可拿出一千两白银来受气?
“老爷,买票入场的人总共一百三十二人。”
毛骧低声禀告。
人。
朱元璋眼神狠毒。
白银十三万两!
一月一次,这李爷一年讲课收入万两。
好生惊人!
咱大明一年的收税,才多少?
朱元璋记得,上年的收税,米粮万石,折合现银,不到百万两!
加上绢布等其他的,上年大明整个税收不到万两白银!
这李玉一月讲授一次课,收入就是大明一年税收的百十!
边上的安庆公主更是捂嘴,惊呼:“爹,这李爷也太能挣钱了。”
“的确很会挣钱。”
朱元璋爱怜地轻拍着安庆的头,下半句话没说出口。
会挣钱到咱都舍不得杀他!
人群静默中,李玉走上台。
“一个破喇叭都要玄黄财气值,太贵了!”
心里很是不爽,李玉还是狠心买了下个扩音喇叭。
“诸位。”
李玉一开口,洪亮的声音传出老远。
“好大的声音。”
“是这个黄色东西的作用吧?”
“不愧为李爷,总能拿出新奇事物。”
朱元璋这边更是惊喜。
“毛骧,这东西务必拿到手!”
这等放大声音的神物,放到军中更有用!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想到喇叭最大的用处。
“还是那句老话。”
台上李玉继续道:“都说当今朱家圣上最不喜商人。”
被人指名道姓地说,朱元璋脸色顿黑。
“但我李玉觉得朱圣上最喜欢的就是商人。”
朱元璋不解,咱什么时候喜欢过商人?
别瞎说!
商人不事生产,又能挣钱,挣的都是民脂民膏!
当皇帝的有谁喜欢商人?
“为什么这么说?”
李玉笑道:“大明人,户籍分类不少,军户、士族、农户,匠户……”
“以前听过我李玉的课的都知道,我李玉习惯管宁管圣人的说法,户籍四类乃是士农工商。”
“除开士族,也就是官绅类,余者都需缴税。”
“农户缴税三十税一,加上徭役支出,整体税收年产的在百十左右。”
“其他各户缴税多少?”
“基本都在百十之上。”
李玉也不得不说朱元璋对大明的百姓是真的好。
除开苏州之地,全大明农户两次缴粮,折合亩产,也不过百分之十左右。
若非大明处于小冰河前奏时期,亩产连连下降。
洪武年间的农人恐怕是封建时代活得最舒适的人。
李玉继续到:“大明对商人商人的税收多少?”
“零!”
“朱家天子不收咱一毛的税,你们谁敢说朱家天子不喜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