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茶铺中。
赵盼儿看到王伦和欧阳旭又要争吵起来的时候,自己的茶铺又马上就业开门了,所以连忙岔开话题,问道。
“好了好了,不要争吵了,两位公子都是大才,王公子出卖力气,砍柴度日,欧阳公子委身小女子小小的茶铺中当账房先生,但是都是深渊中的潜龙,有待一日冲天而起。”
“对了,王公子,你这柴火今日还卖吗?”
“卖卖卖.....赵娘子的茶铺要收这柴火,我岂有不卖之理!!”王伦说着笑道。
“这一捆柴,我就按世面上的价格收,二十文铜钱!”盼儿说道。
“好,赵娘子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王伦每日里打柴为生,倒不是真为了那几文钱,所以豪爽的答应道。
“好,那就劳烦王公子把柴火送到厨房了,孙三娘正在厨房里呢!”盼儿给王伦指了一下厨房的位置。
“好!”
王伦挑起这一捆柴,便向着盼儿茶铺的后厨走去,一进入到后厨,便看到孙三娘一个人正在案板上忙活着,准备今天的点心吃食。
“三娘,这是盼儿收的柴火,给放到后厨哪里?!”
孙三娘回头一看,心里疑惑道:“这不是那日盼儿救起的落水书生吗?!怎么砍起柴了!”
孙三娘自然是认得王伦的,那一日赵盼儿将王伦和欧阳旭救起后,带到茶铺后,还是孙三娘照顾了两人好几日。
而王伦也看到了孙三娘的疑惑,所以率先开口自嘲说道:“三娘,别看我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这几日我可是都靠着打柴为生呢!”
看到王伦一介书生,而且已经是有了秀才功名在身的书生竟然靠打柴度日,孙三娘心中是大吃一惊,但是孙三娘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连忙接过王伦手中的柴火。
这时,王伦突然心中微微一动。
其实这几日王伦穿越过来后,其他还好,但是对着宋朝的这个饮食真是大为头疼,现在哪里有后世那么多的菜式花样,大都是一些蒸煮炖为主。
因为铁资源的稀缺和菜籽油的稀少,煎炒烹炸这一类烹饪技术才刚刚兴起,即使是现如今的东京樊楼中也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
不过王伦一个后世人对于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不说是熟能生巧,但是也是粗通一二,如果在这类似古代宋朝时期,弄出这些,而眼前的这个孙三娘便是实打实的烹饪高手,如果合开一个酒楼,再好好经营一番,不说引领一个时代,但是风靡整个江南地区还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王伦也不用整日靠打柴为生,现在王伦打柴也只是一时之举,只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并不是真的为了打柴卖柴得来的那几文钱。
而酒楼能够经营得当的话,在这个富庶的江南地区还是十分畅销的,到时候王伦不说富甲一方,但是还是能够得到自己的第一桶金,能够为自己今后的谋算打下经济基础。
于是王伦便说道:“三娘,听说现在东京樊楼中,兴起了一种名叫做炒的烹饪技术,听说三娘你是这钱塘县中做的点心吃食可是一绝,有时间我可要向你讨教一番!”
“王公子,你就别说笑了,你能够依靠砍柴度日,而都已经够惊讶了,怎么还能够下厨呢,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君子...君子...远....”
孙三娘还以为王伦只是跟自己说笑,一个书生,在这个对于读书人十分宽容大度的宋朝来说,谋生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君子远庖厨,真是没想到啊,你还真是自甘堕落!”这时,突然欧阳旭的声音传了过来。
不知道怎么回事,欧阳旭和赵盼儿两人也来到了后厨。
“好好的一个秀才,不仅去打柴谋生,靠卖力气讨生活,现在又想下厨房,搞什么炒菜,我看你以前的圣贤书真是读瞎了!”
看到欧阳旭还盯着自己不放,王伦也不客气:“哼哼,圣贤书?!那我问你哪本圣贤书上说的这句话?!”
“真是荒谬,也不知道你读书读到狗肚子了,四书五经你都忘了吗?你的秀才到底是怎么考上的,说不定就是靠作弊得来的。”
“今天我就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做读书人的风骨,君子远庖厨这一句话出自孟子孟圣人的《孟子》.......”
对于王伦,欧阳旭现在是越来越鄙夷看不起,觉得这个王伦就是一个假书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粗鄙不堪的人,所以说起话来也是越来越放肆。
但是对于欧阳旭这种人,王伦也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这种儒生只不过都是一下经过阉割版的儒家。
“哼哼,荒谬,其他的先不说,那同样出自《孟子》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你又可曾读过,这些古之先贤,谁没有做过你们口中的贱籍,田野耕作,筑墙劳作,贩鱼卖盐,海滨隐居,甚至是阶下死囚犯,奴隶!!可能在你们这群人的眼里,都是下贱的吧!”
“你.....你....你这是强词夺理,这些古之先贤是你这个落魄书生能够比较的吗?!”欧阳旭有些支支吾吾,但是却不敢说这些古之先贤的坏话。
“哈哈哈哈,那我们再说回你所说的君子远庖厨,其实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根本不是什么君子不能下厨房。”
“也不知道,这些古之先贤的至理名言怎么传到你这里,全都变了味了!看来你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都没有读通透啊!”
“你...你,狂生,狂生,这些古之圣言都是,怎么能由你这么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