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手把手帮助农民育种,让粮食高产为什么实现不了?”
“因为在当时,可以下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只有多人。”
“而九州太大了,得需要上万名农业技术人员才够用。”
“这就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九州的农业技术和农民是完全脱节的。”
“当农科院有了新的种植技术、培育出新的种子、研发出更为优质的化肥……可这些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农民受益到,短则需要几年,长则需要十几年。”
“我的老师就曾感慨过,农科院培育出的农作物只能待在实验田中,普及出去在九州广泛种植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至于第三点,则是在种子培育上的完全落后,这一点是前人犯的错误,也是难以弥补的错误。”
“当我的老师和几位前辈在农科院有了话语权时,他们发现之前的研究人员根本不重视种子的培育和多样性选择。
“就拿水稻来举例吧,现在九州水稻品种具有多样性,总共有个水稻主导品种。”
“可在当时,只有种,广泛种植的只有种。”
“种实在太少了,当出现疾病、基因退化时,那就很难有解决的办法了。”
“我的老师和几位前辈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从国外引进优良的品种,主要手段是购买和交换。”
“第二,在九州各地民间寻找没有被农科院保存的种子。”
“第三,在野外寻找原始种子。”
“到了现在,农科院储存的农作物种子比起以前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和灯塔国这样的农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玉米,农科院储存的品种有种,可灯塔国的种子公司手里有4种。”
说到这里,唐紫苏叹了口气:“九州以前没有保存一代又一代种子的习惯,以至于现在在种子的培育上被卡了脖子,直到现在也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法。”
此时,数千万观看直播的人心中感慨万千。
以方盛平院士为首的农业专家们,这几十年来已经很努力在发展九州的农业了,奈何九州农业的根基太差。
那些消失灭绝的农作物种子,就算方盛平院士能耐再大也变不出来。
冰冰这时提问道:“紫苏,我想大家对农作物为什么要保留很多品种还不太了解,你能详细讲一下吗?”
“好,没问题。”
唐紫苏说完,两名工作人员抬来了一个筐子。
直播镜头对准筐子,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小麦、谷子和狗尾巴草。
唐紫苏首先取出一粒其貌不扬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