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麦被命名为汉唐一号。”
“顾名思义,这种小麦从汉朝一直广泛种植到唐朝中期,之后逐渐被淘汰,种植的人越来越少,可以说濒临灭绝。”
“年前,我的老师在秦地一个村庄中发现有几户人家还在种植这种小麦。”
“他通过基因检测研究后,将这种小麦命名为汉唐一号,之后收入农科院的种子库中。”
“这种小麦在当时,亩产大概是到斤左右,放到现在是绝对被淘汰的品种。”
“毕竟现在的小麦,很多亩产都能达到斤以上,甚至有的能达到斤。”
“汉唐一号小麦在农业上肯定被淘汰了,它的产量太低了,可在种子的研究上它绝不能被淘汰。”
“汉唐一号的基因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在的小麦完全不同。”
“当现在的小麦遭遇到基因退化,或是针对小麦的流行病时,提取汉唐一号小麦的基因,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并且汉唐一号和其他小麦进行杂交,也许可以培育出全新的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抗病、抗基因退化、抗灾害上显著提高。”
“在数学上,+=,可在农业上,也许+=,甚至等于,等于。”
“只要不断研发突破,那些被埋没了很久的农作物品种,或许就能焕发新生。”
说到这里,唐紫苏有一点激动。
“十多年前,我的老师对多个在农业上已经淘汰的玉米进行杂交培育,之后就培育出了高产并且抗病强的玉米。”
然后,唐紫苏取出多种小麦种子。
可以看出,这些小麦种子在形状、颜色、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当然有一些从肉眼上看不出区别来。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麦品种的划分吧。”
“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小麦的原始品种和衍生品种很多,首先从颜色上分,可以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
“红皮小麦的表皮呈现深红色和红褐色,白皮小麦呈现出的是乳白色和黄白色。”
“当然,在国外还有一种红白颜色混合的小麦,可以简称为混合小麦。”
“随后是小麦的质地划分,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按九州的标准,硬质小麦是角质不低于%的小麦,软质小麦是粉质不低于%的小麦。”
“小麦还可以按季节来分,可以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到了盛夏和秋天进行收割。”
“冬小麦是在深秋到初冬进行播种,到了第二天夏天进行收割。”
“在九州,冬小麦的种植量要高于春小麦。”
“最后,小麦的品种还可以用单粒麦、二粒麦等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