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把全部力气放到小爷头上,硬生生把大秦未来的储君教成二愣子。
门口伺候的寺人也帮着劝解:“淳于先生,公子昏睡三日三夜,刚刚苏醒片刻,此刻当以进食、进药为上。”
可惜,淳于越不听。
这个犟种站在宜春宫门口摇头晃脑地掉书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卧槽!
你还上瘾了?
听着窗外传来的敦敦教导声,扶苏揉了揉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决定给老师一个深刻的教训:“先生请进屋,为学生解惑。”
“公子有尚学之风,臣心甚慰!”
随着他话音落地,淳于越在寺人的引导下迈着字步走进宜春宫正殿。
不等对方端手行礼。
扶苏满脸好奇地抛出刚刚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非常好奇,天下士子尚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当官吗?”
“呃……这……”
淳于惊讶地越捏着两根断掉的短须,吞吞吐吐半天才解释道:“我儒学士子岂是名利之徒?”
“兴礼教,遵仁义,进而教化天下才是儒学士子的进学之道。”
“不像法家、纵横家等名利之徒,眼里只有官位和荣华富贵。”
老师,你很勇啊!
大秦朝堂百官,绝大多数都是法家门徒。
各个都比你官大,居然敢放地图炮讽刺?
听着老师的解释扶苏摇头笑着起身:“礼教仁义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不应该是天下士子进学的真正目的。”
“公子,慎言!”
淳于越板起脸,端着双手郑重行礼:“圣贤教诲不可轻辱,公子身份贵重,更不可轻辱圣贤,以免招来恶名。”
……差着两千多年呢!
扶苏看着神色紧张的老师,知道再争辩下去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直接上硬菜。
随后,扭头吩咐身边伺候的寺人:“笔墨伺候!”
宜春宫作为他的寝宫,笔墨都是现成的。
就是没有纸张。
乘着寺人准备笔墨和锦帛的时候,他客套地伸手把老师引向案几处:“关于进学之事,学生偶有所得,望先生指点一二。”
说完,也不管老师有没有指点的心思。
跪坐在案几前提笔蘸墨,回想着秦篆的写法缓缓写下二十二个字。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淳于越一字一顿地念着公子扶苏写出来的字,心,跳得好慌。
“咚!”
“咚咚!”
“咚咚,咚咚!”
跟打鼓似的,仿佛随时要炸开。
又好像有人拔开他的脑壳,给脑袋里浇了一股清亮亮的冷水。
令他神魂通透。
浑身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舒坦劲儿。
如醍醐灌顶。
看到这四句话的一瞬间,仿佛眼前金光万丈。
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琢磨不透的道理,在这一刻顿时明悟。
“老师?”
“老师?”
直到扶苏连连推搡几下,陷入痴傻状态的淳于越才回过神来,兴奋地一把抓起案几上的锦帛大踏步飞奔而出:“哈哈哈哈,天降英才于秦,某家去向大王报喜!”
完了。
药下的太猛。
不会把人家好端端的一个儒学博士给弄傻逼了吧?
看着老师飞奔而去的身影,扶苏有点懵。
不过,先不着急操心老师。
赶快填肚子吧!
饿了三天三夜,他已经前胸贴后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