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直接的,招兵买马,从边远地区开始武装行动。
甚至,直接行刺老朱,或者皇族中的重要成员,而后逃亡。
他比较倾向于最后一个。
一念至此。
李长卿缓缓抬起头。
身在秦王府,理论上杀掉朱樉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朱樉因在藩地过失太多,被召回应天府已经有些日子了。
相当于软禁,经常在府上饮酒作乐。
李长卿就是狐朋狗友中的一个。
历史上,朱樉于洪武二十年三月,被三名老妪下毒而死。
可谓窝囊之极。
堂堂宗人府的宗人令,藩王之首,半生彪炳煊赫,没有死在文治武功上,却被下人谋害。
但是一切都是朱樉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他一生残暴无道、罪恶多端、罄竹难书。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牵头编撰的《御制纪非录》中,记录了朱樉的种种不端行为。
而那只是其中一部分。
朱樉早就够砍百次了,即便不死也该把藩王之位给撸掉。
然而老朱对皇子们向来纵容,朱樉祸害当地百姓的事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在老朱眼里,朱樉守卫边疆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祸害当地百姓,毕竟他的规划中,朱樉是蚕食北元的第一把利刃。
只不过朱樉没有发挥一把利刃应有的作用。
李长卿想造反,想杀朱樉,却从未想过要谋害朱元璋。
一来太难,他身边高手如云,蒋瓛这个悍将可不是吃素的。
二来大明现在的局面不允许朱元璋死,起码这两年不能死。
大明到了一个关键的岔路口,朱标再有一个月就死了,如果朱元璋也死了,在储君没有确立的情况下,天下大乱是必然的。
朱允炆觉得自己有资格当储君,毕竟他老爹是太子。
晋王朱棡觉得自己也有资格,大哥二哥都死了,他这个老三就成了嫡长子。
燕王朱棣也会觉得自己有资格,甚至宁王、辽王都想往前蛄蛹蛄蛹。
反正这些藩王都不老实。
到时候天下大乱,他们朱家抢江山,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老朱是大明的定海神针,必须活着主持大局。
有些人活着,比死了价值大一百倍,比如老朱;有些人死了,比活着价值大一百倍,比如朱樉。
而且还要看死在谁手里,他要造反,杀了朱樉之后必名声大噪。
这等于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
吸引那些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到时候纷纷来投靠。
李长卿觉得如果自己队伍壮大,足以对抗明朝廷,他也顶多把老朱赶下去,不会倾覆整个王朝。
国号还是明朝,只不过年号变了,皇权从此不姓朱。
当然这是最乐观的臆测,从绝对力量上说,他是没有希望打败明朝廷的。
大概率是造反失败,被千刀万剐。
或者有幸谋得一条生路,带着一帮造反派割据一方。
至于家人,在他造反初期,会被全部囚禁。
他反的越厉害,他们的性命越安全。
只要一天没有抓到他这个罪魁祸首,家人的命就是朝廷的筹码。
反正情况就这样,他反了他们坐牢,他不反全族都要死。
李长卿来到后院。
不动声色的找到了一间藏在甬道中的武库。
“与其被一群老妪谋害,遭世人耻笑,不如死在我手里。
“我杀你造反,你死的轰轰烈烈,我也反的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