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守卫森严,有着高等级的防御机制。
一旦秦王被刺,立刻就会启动应急措施。
首先王府被封禁,府上的百名侍卫将把守住任何一个出入口。
正常皇子的王府都配有六百私人卫队,但那是在藩地,从朱樉就藩以后,他真正的家是藩王府,这座秦王府不过是未就藩之前的居住地。
现在只有百人。
但这一百人也足以应对所有突发情况了。
这里是应天府,随时可以调派巡逻卫队,或者城外的卫所驻军。
对于行刺这种事,每座王府都演练过无数次。
李长卿杀了朱樉想全身而退,就必须有一条逃生之路。
他临时起意,没有任何周密的计划。
想要脱身是个巨大问题。
如果给他三天时间来安排会稳妥一些,但机不可失,他不想错过,万一过了今天,朱樉再也不邀请他喝酒了,或者朱元璋严禁他喝酒,甚或是朱樉的囚禁令解除,放回西安府。
那时候再想杀朱樉难比登天。
最后他只在院墙外拴了一匹马,院墙内放了一架梯。
这就是全部的脱身之计了。
如果他杀了朱樉,跑到这里梯子没了,或者翻墙出去马匹没了,都是死路一条。
梯子、马匹都在,逃出城的路上,遇到巡查、城门封禁,也都是必死无疑。
侥幸逃出城,在哪里落脚,如何策动造反,也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问题。
明朝不同于其他朝代,老朱是红巾军造反出身,一步步从平民走向帝王,他深知造反的任何一个环节,知道该从哪里打击造反。
他加入红巾军,造反成功后,先是谋害了红巾军老大韩林儿,取缔了红巾军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继而不允许民间造神。
接着又开发一套路引制度,不许百姓乱窜。
为了防止民与军、将与军之间的串通,又和李善长、刘伯温创造了一套兵符、将令、皇命分别独立的调兵制度。
也就是说在明朝想要造反,策动军队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只能在民间号召,大家充其量揣着菜刀、扛着锄头当武器。
这样的局面到最后自然是不可能有人造反成功。
就算人数再多,锄头也不可能是金戈铁马的对手。
想来想去,他造反只有一种可能性成功。
那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呼百应。
这种声望,当今明朝只有一个人有,那就是朱元璋。
但他还是要造反,开弓没有回头箭,杀朱樉就必然要造反!
朱樉人头就是他献给所有对朱家王朝不满的老百姓的一道投名状!
而且一定要往大了造!他造反越厉害,族人越不会死!
他不反对明朝,也不反对朱元璋,就是反对自己被牵连致死。
杀蓝玉就行了,凭什么牵连他老爹李新,牵连李新就罢了,凭什么把他也砍了。
他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王公贵族罢了。
作为来自后世的青年,他受不了这种冤屈。
借此也告诉朱元璋,不是想杀谁就能杀谁,还是有人会反抗的。
反正都是死,坐以待毙形同草木,当然要造反了。
你不给我人权,我自己创造人权。
而且从社会角度看,他是真的抱着一丝胜利的希望,放眼望去百姓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地主阶级当然是永远希望天下太平、财富平安的,但穷苦百姓毕竟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