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江这张嘴,确实让他大开眼界。
民间养出来的小孩就是好。
完全不用顾及形象和威严。
想咋骂就咋骂,甚至还可以反向道德绑架!
“你们都起来吧。”
文武百官终于站起,“谢皇上!”
“刚刚、你们跟朕、聊到哪了?”
“继续吧!”
朱棣一开口,众人就知道杨明江这次又安全了。
朱棣并不想追究杨明江的责任了。
那些武将心里乐开了花,心里美滋滋的想:皇上还是偏心武将的。
而那些文官却是咬碎一口的后槽牙。
太子此时开口:“皇上,刚刚聊到,杨将军建议朝廷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了。”
“哦?”
朱棣装作才听到一般,刚想做出反应。
底下的文官又跪倒一片。
一个两个哭爹喊娘的。
“皇上,万不可啊!”
“一个武将从未参加过科举,怎么能对我们文官的事指指点点啊!”
“皇上,三思啊!”
朱棣看着从前从未看过的场面。
一群儒雅守礼的文官,此时竟也被杨明江逼成这个样子。
朱棣正想着给杨明江一个眼色,让杨明江继续进展时。
汉王站了出来。
“皇上,儿臣有一计。”
看到汉王献上计策,底下的那群文官终于闭上了嘴巴。
整个金銮殿,便只剩下汉王一人的声音。
“儿臣也认为,杨将军一个从未参加过科举的人,来对科举指指点点,是有些不妥。”
“不如,让杨将军这次也跟着参加一次科举。”
“要是榜上有名,便说明杨将军是有真东西的,那么他的建议可信度也高。”
“要是成绩平平,那……”
汉王还装作为难的看了杨明江一眼,虽然眼底带着些幸灾乐祸。
众文官,特别是私底下效忠汉王的文官。
心中顿时一阵清明。
杨明江一介武将怎么可能会在科举之中榜上有名呢。
就算他爹是杨士奇。
但是从未听过杨明江近几年有什么和文章有关的事情。
有一些资历深的大臣想起杨明江小时候作的诗,力压了一群大能的事。
但是看了看杨明江如今的样子,老天爷怕是收走他的天赋了。
毕竟,怎么可能有人将武韬武略中的一文一武,做到极致呢。
那些文官经过一番思考后。
“臣,等附议!”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