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老夫外孙,贾诩。”
“这位,是今日学堂学生,董卓。”
张老先生在互相介绍着两个小子的身份。
董卓听到贾诩的名字之后,愣在当场。
站在他眼前的,是未来那个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将谋己技能点满、保命技能发挥到极致的贾诩?
岁的贾诩看到董卓时,只是被对方高大挺拔的身躯稍稍惊艳了一下。
看对方年岁跟自己相似,而身躯方面,却抵得上两个贾诩了。
“你三五大粗,作得出诗歌?”
贾诩疑惑道。
父亲贾龚当年也是轻骑将军,可惜遭逢变故,家道中落了。
如今沦落为本地县令。
如果凭借以前的家世,贾家完全不需要强占董卓的出塞诗歌。
来为兄长贾彩镀金。
“诗歌?”
董卓笑了笑。
“别人怀宝剑,卓胸中自有笔如刀。”
“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志向。”
“区区诗歌,如何做不出来?”
“诩公子若是想听,卓给公子再做两首便是。”
董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剽。
眼下董卓的地位,是远远不如眼前的贾诩的。
对方好歹也是寒门家世,家里老头是当县令的。
“你,锋芒毕露,不好。”
贾诩摇摇头。
“生存之道,当谨而又谨,慎之又慎!”
两人第一次见面,寒暄过后。
便不再做声,各翻各的书。
张老先生眼见现场如此和谐,也就不多说什么。
乐得清闲。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张老先生咳嗽了两声。
示意董卓该回去了。
董卓会意,早早出了藏书房。
其实也就是一间小房间而已。
对比东汉如今的世道,这间小房间,确实算得上是藏书房了。
房间外。
董卓再次见到了县令。
“今日之事,断然不可对外宣传。”
县令再次叮嘱了董卓。
董卓点点头,这一刻没有了要刀县令的想法。
因为这个无耻的本地县令,是贾诩的爹。
亲爹!
用一首出塞来搭上贾诩的线。
非常值!
甚至可以称之为本世纪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桩买卖!
“公子此诗,立意高远,卓甚是佩服。”
董卓朝着旁边的那名年轻人拱了拱手。
随后踏步离去。
贾氏父子三人,看着董卓离去的背影。
贾彩道:“父亲,此子非常人也,镇定自若。”
贾龚抚须眯眼,并不作声。
贾诩若有所思。
半晌。
贾彩又道:“近些年来,关东士族屡屡看不起我等关西武夫。”
“朝堂争斗,边地武人数次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