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在竟然遇到了这一位。
这边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时刻关注林徽茵的徐志磨。眼见这突然出现的青年男子,竟然跟他的徽茵相谈甚欢。
于是,顾不上与蔡原培和鲁寻等当代国内文坛领袖极细培养感情,匆匆一别,便要亲自前往林徽茵处。
因着徐志磨的动作,鲁寻对着林徽茵的方向眯了眯眼。却在看见某道身影的瞬间,神色一变。
“徽因,你怎么躲这来了?”人未至声先到。
这一手先声夺人,自然而然的打断了顾城与林徽茵的叙旧。
林徽茵神色浅淡的转头望向匆匆而来的徐志磨,不开心三个字早已经写在了脸上。
见到这一幕的冰芯,只能无奈的耸了耸肩。
对于她的小动作,顾城尽收眼底,对于这位貌似俏皮的女作家有一番新的认知。
也许,插科打诨下,未来她与林徽茵的关系能有所改变也未可知啊。
“志摩兄寻我可是有事?”
这清淡的语气,徐志磨脸色一沉,继而笑着说道:“刚才任公还问起你来了!”
见徐志磨抬出了梁起超这位长辈,林徽茵也不好再绷着脸,“那我一会去拜会任公。”
徐志磨神色平淡而又好奇的打量了眼顾城,玉树临风,既有文人的卓尔不群,亦有游侠的潇洒不羁。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徐志磨明白,眼前的男子,从外貌到气质完胜于他。
“顾青辞。。。”心中默念,与冰芯一样,在徐志磨的认知里,也并为听说过这个名字。
这就让徐志磨抓瞎了,古语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他连对方是谁,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至于说顾城会不会是个普通人,他徐志磨又不傻。
这一身的风华气质,会是普通人,敢这么认为的不是傻就是憨憨。
不过,徐志磨的疑惑并未存留太久,这边的动静吸引了厅中诸人的视线。
毕竟徐志磨与林徽茵本就是此次接待泰戈尔的‘金童玉女’,二人身上的光环并不比蔡原培梁起超等前辈弱多少。
于是,梁起超蔡原培并鲁寻这三位国内泰斗级文人联袂而来。
再此,林徽茵不得不再次将顾城介绍一遍。
梁起超与蔡原培多年来一直在北方活动,与徐志磨一般,未曾听闻顾城的名字,反而是鲁寻,某种闪过一抹了然。
面对这三位当代文坛巨擘,顾城的表情云淡风轻,一点都不像是后学末进面对前辈的样子。
只是看到中间这位年近五十的老人,心中一动,问出声来:“十年饮冰,热血可凉?”
一句问,风乍起!
梁起超眼眸中光芒闪动,经历过变法失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想尽办法。
与他经历相似的康无为后来却做了另一个选择,也因此,原本情同父子的师徒俩彻底分道扬镳。
梁起超是坚定的改革派,而且是新派改革,他是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无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起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但康无为呢?
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扶翼复位。民国六年(年),康无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扶翼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无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扶翼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扶翼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康无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同样的坚持变革,但是梁起超虽然后期偏向保守,但他的思想根源还是在于求变才是对家国最有益处的。而康无为则是彻头彻尾的封建帝制下的保皇派,在他心中,变法是为了当时的光绪帝,后来的苦苦挣扎也是为了皇室,他的道路与梁起超注定了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