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太子很早就开始协助陛下处理政务了,据说,地方奏折都是由太子批复后,才会呈递陛下,太子的灵活应变能力,早锻炼出来了!”
……
士子们谢恩后,意犹未尽,议论着离开。
宋濂诧异看着朱曌,转头问刘伯温:“太子今日处置之法极妙!可我怎么总感觉有些陌生?”
刘伯温当然知道原因了。
这就不是太子!
处事手段,自然不同。
刘伯温笑着岔开话题,以免宋濂察觉什么。
胡惟庸看着朱曌,低声道:“太子也完全支持墨家新学,刘伯温宋濂为首的浙西派还没有压下去,墨家新学又来势汹汹!”
“太子的应变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咱们这些为大明流血流泪的功臣,价值越来越小了!”
皇帝厉害!
太子厉害!
就意味着,臣子能力差点也没有关系。
皇帝早有废除宰相的苗头。
墨家新学的出现、朱曌的表现,一时间让胡惟庸感到相位岌岌可危。
……
一节公开课,让原本专注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大明精英层,更加暗流涌动。
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年轻的士子,从朱元璋支持墨家新学,敏锐察觉到,墨家新学极有可能成为大明朝的显学。
关乎科举!
所以,每个人都想尽快了解新学。
这些士子之所以没有反对新学,除了今天的实验,足够吸引人。
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聪明人,察觉了墨家新学可能成为显学,极有可能影响科举!
类似刘伯温、宋濂这种胸怀宽广的人,为了百家终极目标,有教无类!对新学则表现出支持的态度。
而类似胡惟庸这类人。
就开始思考,新学出现,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权力。
……
而这些,就不是朱曌要操心的了。
他相信,以父皇、大哥的能力,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他和小艾,则准备返回现代时空。
虽然开学第一天,他们上午没课,但按照惯例,应该有动员班会。
他们已经翘课了。
下午第一节课,可是高老师的哲学思想课,可不能再翘课了。
求鲜花、月票、评价、评论。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