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徐妙云已合上报纸,闭目遐想,那沉思的模样实在是极精致的侧颜。
听到父亲问自己,徐妙云才连忙睁眼,说道:
“此书所描述的洞天真令人神往,仙云笼罩,琉璃遍地,真是个人间福地!”
徐达笑道:“仙人嘛,这是自然。”
徐妙云又道:
“可是这样的佳作,为什么要这么近乎白送给别人?”
“总得有个原因。”
徐达听这么说,又仔细看看报纸。
这个确实令人怀疑。
但怀疑归怀疑,把报纸翻烂了,也看不出来报纸有什么特别之处。
报纸那几件应天府的时事,对徐达来说并不新鲜,他的耳目可比李掌柜强太多。
徐达道:
“也许只是为了打响招牌,往后就会涨价?”
徐妙云摇摇头:
“女儿也不知道,若有机会,女儿真想见见这三味书屋的东家,这一定不是寻常人物!”
……
由于朱樉并没有刻意描写琉璃器的缘故,故而在应天府城中没有掀起对透明琉璃的讨论。
太过刻意,就容易被人发觉目的。
但在《西游记》三个章回中,朱樉处处留下伏笔,已经悄悄给《西游记》的读者们打下了一个意识。
那就是透明琉璃是和仙神居所挂钩的。
这样就已经够了。
……
皇宫,武英殿。
在朱元璋的案头上,也放了一份《应天半旬报》。
与之不同的是,朱元璋早就关注了朱樉,在朱樉收购三味书屋时,还挺好奇朱樉要做什么。
没想到搞了报纸这么大的动静出来。
朱元璋早已翻阅过报纸,此时淡淡看向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毛骧,这《应天半旬报》的反响如何?”
毛骧立即躬身拱手道:
“回禀圣上,反响极好,现在全应天府,几乎无人不知这《应天半旬报》,此物卖得极便宜,连中下人家都买得起。”
朱元璋又问道:
“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份报纸的?”
毛骧则大有嗟叹之意。
“禀圣上,此物卖的太便宜了,二皇子殿下全是在赔钱!”
“不过三味书屋生意因此红火,或许二皇子是另有奇招也说不定!”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再说话,毛骧自是小心伺候,整个大殿中一片寂静。
果然如此,朱元璋暗道,即便是日日去探查情况的毛骧,也弄不明白朱樉这小子要干嘛。
其实朱元璋心中颇不平静!
这报纸岂是泛泛之物!
这报纸上的应天府时事的确价值不大,而且大多数只是民间滑稽之事,但胜在看得人极多。
作为皇帝,对任何能迅速传播的消息都很敏感。
例如童谣,例如谶语,例如流言……
任何消息,只要知道的人多,就能够对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单是这一点,如果这报纸是别人发行的,朱元璋也早就把他抓起来砍了!
比如说……
朱元璋又问道:
“毛骧,你觉得书中所写的‘透明琉璃’之物如何?”
毛骧躬身笑道:“那大概是沾了仙气的东西,书中凡仙人之所,必有此物。”
“在咱们大明朝,这琉璃也是供佛之物呢,乃是国宝。”
朱元璋几乎要拍案而起!
果不其然,好一个小子!
竟然悄无声息之间,就已经对他人施加了影响。
若不是他朱元璋知道朱樉要搞拍卖会,恐怕连他朱元璋都觉察不出来,朱樉发行的《西游记》里玩了什么把戏!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朱樉其实已经把琉璃器的逼格烘托上去了,而几乎所有人都蒙在鼓里,还不知道自己的观念已经被朱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