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真好,写的真好!”
“小李啊,这篇《岳阳楼记》,果真如你所言,确实够得上千古奇文的门槛!”
拍案叫绝之后,季老先生同样感到了疑惑。
“这《岳阳楼记》,是哪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还是哪位收藏家的孤本珍藏?”
李英才的答复,却让季老先生一阵惊愕。
“什么?”
“你说是一个叫做《大美龙国》的节目上,一个年轻艺人拿出来的,说是北宋范仲淹之作?”
季老先生怎么都想不到《岳阳楼记》的来历竟是如此。
同时,他也是更添困惑。
“范仲淹之作?”
“这又是何人?为何我不知道此人?”
“能写出如此文章,绝非凡俗,以其文采,应当流芳百世才对。”
不过在困惑之后,季老先生还是将注意力放回了《岳阳楼记》本身上,微微有几分叹息。
“可惜了,这篇岳阳楼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写到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时候,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这接下来要怎么结尾呢?前面已经如此精彩了,若是结尾不够有力,那真是太遗憾了。”
季老先生目中露出几分期盼,又有几分紧张。
他可不希望《岳阳楼记》在前面的尽善尽美之后,最后落得一个平庸的结尾。
便在此时,苏明也是神情端肃,用力写下了《岳阳楼记》之所以不朽的一段。
他的吟诵之声,回荡在此时无数正在收看《大美龙国》的观众们耳边。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