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留香】、【谋主】、【玄学大家】【深情之子】、在场之人身上有着诸多标签。
翻过许多遍《三国志》的袁术都能如数家珍,可圈可点的典故比“布还长”。
荀衍荀休若,儒学思想家,政治家,并且精通律法。
荀谌荀友若,做事风格一扫荀家儒风,颇有雷霆手段,谋定而后动,推崇一击毙命。
荀彧荀文若,王佐之风(引领曹魏时尚界十数年)、机鉴先识(拥有上帝视角之男人),太眼馋了。
荀攸荀公达,奇策十二,算无遗策,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策谋在荀家无人能出其右。
说实话,袁术是真心想打包全带走。
但是世家大族,两边下注行为,在这时代,或者说一直以来都是常常出现。
毕竟入仕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站错了队,整个家族上百口人跟着吃“锅烙”。
这年头,可是动不动就是株连N族的。
比如说其祖上,荀淑以“智者见险,投以远害”避让,而荀昱、荀昙则深受其害。
袁术对此间四人无比满意不假,但是想要别人跟随,就得拿出真家伙了。
率先发问就是荀衍:“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公路以为然否?”
好家伙,上来就试探我的风格,不好回答,得转换思路。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
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
重刑明民,大制使人,则上利。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
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所以我认为,乱世,当用重典。
不过这也极易造成量刑过重,所以需要休若这等大才过来权衡利弊。”
荀衍内心一黯,袁术有雄主之姿,但是从交谈中得知其做法偏法家,抱拳示意,不在言语。
开场暴击,接触第一个就被别人Pass,很不好受,打起精神,迎接第二轮HR。
荀谌撇了一眼荀衍后,转头盯向袁术:“今荆州宗贼横行,鱼肉乡里,且有武陵的蛮人作乱,并且各地诸郡、县不听政令,如若公路上任,该如何治理。”
袁术:“问的好,我其实也在边走边看,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望友若不吝赐教。
在我看来,蛮人作乱与宗贼横行于荆州大局如疥癣之疾,不足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