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执着于医术,但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并非医道圣手,只是乡野间的赤脚大夫。既然这小女孩失血过多,那当务之急便是为她补充气血。
再者,医馆里病患众多,她实在没有多余的心力去深究这小女孩的病情。
于是,医师迅速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副药方。
当她抬起头将药方交给樵夫时,目光不经意间扫到了许荀。
见到这位陌生的面孔,她心中既感到释然——因为许荀的声音对她来说十分陌生——又充满好奇,疑惑茶溪村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怎会有陌生人出现?是谁敢于冒险来到这个充满妖怪传闻的村落?
特地来寻死吗?
医师欲语还休,她想问许荀的来历和身份,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是应该平等相待,还是应该因他的出现而表现出恭敬?
因为她心中也在暗自猜测,觉得许荀可能与那山上的吴道子妖怪有所关联,或是村长家的远亲。
许荀扫视了一圈围观的村民,包括那位医师,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小道许荀,自武夷洞天而来,身为道士,奉师门之命下山除妖。”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面面相觑。
樵夫眼中闪过一丝敬畏与后怕,似乎想起了某个久远的传说。
“仙人”、“仙长”的称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让许荀颇感尴尬。他心中苦笑,自己不过一介凡人,怎敢妄称“仙”字。
医师也记起了村中流传的传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来自仙山的道长,她竟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生怕自己的言辞有失礼数。于是,她选择了沉默,与村民们低声交流。
恭敬的措辞,医师自然也会,可是一位仙家道长在前,医师觉得,自己不论说什么,恐怕都会失了礼数,只能什么也不说,将山野之人那份淳朴与不懂礼仪的本真展露无遗,想必这位仙长也会谅解。
高高在上的仙人,又何必和凡人计较些什么呢。
许荀初来乍到,对这里的村民并不熟悉,唯有与樵夫有过短暂的交流。此次他挤进医馆,目的便是寻找樵夫,希望能得到指引前往村长家。
见医师对他置之不理,许荀并未动怒,反而直接向樵夫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樵夫原本忧心忡忡地关注着女儿的情况,但听闻许荀这位仙家道长表明身份,又想起许荀之前说过他女儿的伤势并无大碍,心中的担忧便消散了。
于是,他放心地将女儿交给医师照料,自己则领着许荀穿过围观的人群,前往村长家的宅邸。
两人身后,一群村民紧随其后,他们或提着油灯,或举着火把,在这天色未明的时刻,形成了一道流动的火焰,照亮了茶溪村的巷子。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条小巷里,有人脚步匆匆,选择了抄近路先行赶到村长家,将许荀到来的消息禀报。
“仙人?来除妖?”
村长在睡梦中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满腔的起床气正要发作,却听闻“仙人”二字,顿时睡意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惶恐和不安。他急忙起身穿衣,并吩咐仆人叫醒全家人。
当许荀与樵夫抵达时,村长家已经灯火通明,家丁守在门口,恭敬地引领许荀入内,而樵夫和众村民则被留在了门外。
这阵仗让许荀不禁感叹,看来有人已经提前向村长通风报信了。虽然避免了吃闭门羹的尴尬,但他心中却隐隐觉得不安。
村长家的宅子,无疑是茶溪村中的佼佼者。
依山傍水,典雅古朴,青瓦石墙,庭院中茶竹相映。
这样的生活氛围,与许荀一路上所见的其他村民家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他心中不禁起疑,这村长莫非与妖怪有所勾结?不然怎会过得如此富足?
许荀步入厅堂,只见一位富家翁打扮的老者坐在主位上,正悠然自得地品着茶,目光含笑地看着他。
老者身旁坐着两个年轻人,他们的面色则不那么和善,目光中透露着冷意,仿佛猎人盯着猎物一般。
许荀注意到为他预留的左首位,便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坐下。
村长见状,笑眯眯地开口:
“听闻道长来自武夷洞天,特意下山除妖。但我茶溪村并无妖邪之患,道长此行恐怕要失望了。不过,老夫自然不能让道长空手而归,这里有两盒茶叶,是我茶溪村的特产,虽非珍品,却也值得一尝。道长不妨带上这两盒茶叶,早些返回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